最近,珠海市教育局召开《珠海市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积分入学办法》征求意见座谈会。有代表建议将税收纳入积分范畴,但市教育局回应,积分入学推行的是“兜底”教育,为维护弱势群体利益,不会以经济指标来衡量。
据笔者所知,与户籍待遇门槛相关的积分政策主要有积分入户和积分入学两项政策。前者影响较大,涉及面较广,讨论较多;后者关注度小一些,但潜在影响不可小视,毕竟直接涉及下一代的教育权利问题,珠海市教育局在这方面的努力值得赞赏。
在珠海的座谈会上,有两名家长代表的意见值得关注。一名表示自己公司每年上缴国家的税收不少,希望积分入学政策能够针对在珠海投资的企业主,根据投资额或税收给一个积分或一个入学的名额。另一名来自外企的家长也表示,缴纳个人所得税有几十万元,希望把个人所得税这块也算进积分范畴。严格来讲,这些要求也不算过分,有合理成分,那就是“以贡献论英雄”。如果把这作为积分入户的政策优惠,可能也没有多大的争议,但事关小孩受教育权利,问题就没那么简单了。
究竟积分入户与积分入学的相关条件有多大差别,我们可以看看国外的做法。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都有类似“积分移民”的政策,包括投资移民、技术移民等,只要达到相关门槛要求就可获得绿卡或入籍资格。这是一国选择性让所谓“优质移民”转变为“优质国民”的做法,理论基础是你不能自然获得“优质国家”的待遇。但针对小孩教育,政策就不一样了。
笔者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期间,小孩随着来读小学,而且是免费的。我并非绿卡持有者或国民,但这并没有妨碍我的小孩获得受教育的“国民待遇”。由于我在美国无工作,因此小孩还享受免费午餐。也就是说,在这些发达国家看来,小孩受教育的权利是天生的,是不需要条件的。这是只要在本地就应该由当地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这是政府的责任。当然,这只能是国民义务教育,而不能是贵族学校教育。
如果这样来类推,能不能让凡是在珠海的打工者或务工者(即有正式工作者)的随迁子女都能入学呢?这又存在一个珠海的接受能力和全国教育资源一体化与均等化的平衡问题,应该说从目前来看还无法完全满足这种需求。
在这个前提下如何体现公平呢?笔者认为,一般而言,外来务工人员有比较大的一部分往往处在一个比较低层的位置,因此为了体现公平,更要给他们一个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这体现了一种草根思维,要求的是无论收入高低、税收贡献多少,小孩都有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当然,准确一点,应该是提供享受基本义务教育的机会,而不是“优质教育”的机会。
据称,珠海去年非户籍孩子入读公办学校的比例已经超过67%。因此,该市教育局负责人表示,积分入学推行的是“兜底”教育,为了维护弱势群体利益,不会以经济指标作为衡量的标准。以前是房产单独算分的,但为了让环卫工人、卖菜的商贩也能享受,所以实行了居住证和房产证任选一项来计分。
也就是说,珠海是把“兜底”教育当作“底线民生”来考虑,让尽可能多的非户籍人口随迁子女能读上公办学校。但也要考虑到供需矛盾和珠海的实际能力,因此要积分入学,但积分不要太高,可以低到非户籍人口的大多数能接受,与此同时,珠海教育资源又有可能满足。
根据珠海《积分入学办法》,随迁子女积分入学设置居住年限(或购房年限)、计划生育、参保年限、职业资格(或文化程度)四项指标。各区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当年辖区学位和申请人数,可适当调低随迁子女积分入学资格分值。这基本上做到了公平与能力之间的协调。让学位与资格之间挂钩,既不浪费教育资源,也不简单地认各种“贡献”。
总之,在义务教育上,要适当地、更多地照顾草根,往往这种照顾体现了更多的公平。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