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市外事学校培训中心主任徐颖介绍,该校从2006年开始,就开始探索职业院校与普通中小学联合开展劳技课等相关实践课的实践活动,至今已经持续了10年之久,合作院校由原先的1所发展到现在的近30所,培训的中小学生由100多人增加到近3000人。烹饪、软陶、茶艺、调酒、插花、咖啡制作,是该校主打的实践课程。
关于如何抓好劳动教育,《意见》指出,各地各校可结合实际在地方和学校课程中加强劳动教育,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课程。
看到这一提示,浙江省金华市兰溪水阁小学校长陈聪打算下学期开一门陶艺课,“学校旁边的一座山上,有个从五代十国延续到宋朝的古窑,那里有很多陶瓷碎片,我们想从山上把它引下来,结合劳技课一起做。”陈聪说。
张少华开设劳技课的方式“更接地气”,由于学校的学生大多是来自农村的孩子,上下学骑车比较多。于是,榆中县第二中学就在规定的教学大纲之外,开设了自行车修理的课程。
“劳动不仅关系到学生的生存能力,还关系到学生的就业成才和生活幸福指数。我们学校的教育理念是‘幸福教育’,每次都要告诉家长,考试成绩并不能决定一个孩子的能力,要更看重孩子综合素质的发展,这才是着眼于整个幸福人生的教育观。”李琦华说。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