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技课评价到底需不需要量化?
如何衡量与制定评估标准,也成为长期以来劳技课面临的一大问题。
王嘉认为,劳动教育考核属于综合素质评判中的一环。但是目前,综合素质考核往往流于形式,只要学生没有犯特别重大的错误,一般都会从宽评定。他举例:“初中升高中有个综合素质评价,每年6分,总共18分,这18分从哪里来?一开始评A、B、C、D等级,后来家长都闹起来了,明明两个人一个年级,你给他评个A,给他评个B,家长就问你用了什么标准。这是很难解释清楚的。后来,只要D以上,全部给你6分。这其实就跟不评一样了。”王嘉说。
对于考核,李琦华告诉记者,西安小学毕业考试当中,劳技课会与成绩挂钩,“试卷中涉及劳技课方面的知识,还挺多,而且有的不能光靠背,要在实践当中学习才行”。
但对于标准问题,她同样感到困惑。“如果只出一个《意见》文件,标准各个地方自己定的话,可能就虚了。”李琦华说,她希望跟随《意见》,可以出台一个统一的标准,“有一个宏观的新课程标准,再来细化、落实,才能更好地操作”。
“现在我们有好多校本课程,努力让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但标准是什么,还比较模糊。比如劳技课,仅仅有一个教材,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才算合格或者优秀?应有个标准,不应该都是自己评价。”兰州市榆中县第二中学校长张少华说。
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院长顾明远认为,综合素质的评价不应该靠量化、靠分数,而应该靠记录。比如,记录劳动天数或者劳动成果,归入档案,作为大学录取的参考。“不能什么都量化,思想品德怎么量化?我们现在就是要破这种一考定终身的局限。”顾明远说。
也有专家提醒,教育部若推行劳动评价制度,不能简单地将其变成一种新的应试,而要成为一种教育思路的转变。这要求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劳动评价,为学生的劳动创造条件。同时也要求家长具备参与劳动教育的意识,培养孩子独立参与家务,督促孩子去做义工等社会实践。
劳技课怎么上才能上好?
为了帮家长转变观点,促动孩子多做家务,每一次开学的家长动员会上,李琦华都要先给家长们讲两组数据——
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们在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跟踪研究之后发现,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离婚率与心理患病率也有显著差别。
一项关于各国小学生每日家务劳动时间的统计:美国1.2小时,韩国0.7小时,英国0.6小时,法国0.5小时,日本0.4小时,而中国只有0.2小时,即每天仅12分钟。
北京市外事学校校长田雅莉10年前就开始关注中小学的劳动教育。“西方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学生的劳动教育,我们应该借鉴。”她说。她了解到,法国、芬兰、日本等国家将劳动课列入教学计划,对劳动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从小教育学生们学习熨烫、缝纫、修理等技能,让劳动成为青少年和青年时期的必修课。
田雅莉认为,将劳技课变为必修课,纳入升学考核,是在素质教育上与国际接轨的体现,也能改掉一些学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毛病。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