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信息化
基础建设
48.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学校总体规划,制定教师培训与应用目标,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以及管理方面的作用。
49.加快“三通两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学校宽带网络全覆盖。
50.不断提升教学场所和教师办公设备信息化配置水平,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服务基本满足信息化教学需求。
51.建立信息化安全管理制度,制度体系健全,标准规范完善,防护水平明显提升,形成与教育改革发展相适应的网络安全体系,保证学校信息化健康发展。
深度应用
52.教师能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推进课堂信息化教学全面普及。
53.积极推进和应用网络学习空间,指导学生应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预习、作业、自测、拓展阅读、网络选修课等学习活动,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54.指导家长应用网络学习空间与学校、教师沟通互动,关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引导学生科学使用网络学习空间。
融合创新
55.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提高信息化课程开发与应用能力。
56.信息技术与教学改革深度融合,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
57.依托网络学习空间融合创新教研模式,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58.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深度融合,不断优化管理流程,推动学校现代化管理改革与创新。
信息素养
59.教师具备信息安全意识。掌握获取、加工、制作和管理数字教育资源的方法,能主动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工作效能、支持自身持续发展。
60.学生增强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提高运用信息技术开展交流合作、探究建构、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发展的能力。
育人成效
9.学生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交往能力,体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10.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自信、愿望和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
11.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卫生习惯,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12.学生普遍具有艺术特长或爱好,并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13.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提高实践能力。
教师专业发展
师德修养
14.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能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5.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尊重关爱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身心健康,引导学生形成健全人格。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发展。
16.自觉履行职业道德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以人格魅力、学识魅力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信赖。
专业能力
17.具备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不断提升学科教学专业化水平,具有较强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积极投入教育教学改革。
18.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完成育人任务。
19.能够基于自身实践,自觉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具备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
支持体系
20.教师配置符合国家编制及任职资格要求,结构合理,无学科结构性缺编,能够满足学校发展和教育教学需要。
21.加强教师培训,健全培训制度,保障教师培训经费,提高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平、发展能力、信息技术素养及应用水平,提升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
22.尊重教师专业发展规律,关爱教师身心健康,激发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