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淡化艺术培训“功利色彩”
专家指出,如果学生和家长一味追求奖项,一是容易“自娱自乐”,被奖项哄得高兴,却并未提高技艺和水平,白浪费时间和金钱;二是逼迫孩子考级、参加竞赛,难以激发其学习兴趣,违背了让孩子享受艺术的初衷,丧失了参加艺术培训的本来意义。
白杨说,学钢琴并不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弹琴的“机器人”。“比如说乡村音乐,是什么特点、什么类型的都不知道,就没有办法即兴伴奏。这样,就是钢琴考10级了又有什么用?”
有参加过高校艺术类招生的教师表示,从考察学生素质看,还是看真才实学,看学生是否具有艺术潜质。一些奖项、尤其是纯商业奖项的实际作用很小。
针对竞赛评奖,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明确限定“艺术特长”为在学校现场测评中展现出来的艺术特长,社会艺术考级、艺术竞赛的等级名次、证书等,不能直接作为艺术特长测评的依据。
长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孙中华指出,评奖的最终目标应该是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励学生进步。培训机构评奖的问题,需要家长冷静对待,对评奖目的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再参与,机构单纯为了获利和企业自身宣传的评奖,不但会给家庭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还会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压力。
专家指出,艺术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工程,对培养各级各类人才,提高民族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应进一步淡化艺术教育的“功利色彩”,加大教育改革步伐,提高学校艺术教育的比重和地位。
同时,加强对艺术培训机构监管,对培训机构的从业教师进行资格认证和定期考评,以保证社会办班的质量,切实促进学生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记者王莹、廖君、仇逸、刘硕)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