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地陆续开学,各类学生课外艺术培训开始升温。记者采访发现,一些培训机构一味逐利,把各种“考级”“竞赛”“选秀”当成招揽生源的获利“法宝”,也引导一些家长送孩子参加艺术培训,对五花八门的奖项趋之若鹜,不惜重金求奖。
专家建议,带孩子参加课外艺术培训,家长应摆脱对奖项的热切追求,回归到以培养艺术特长、引导孩子享受艺术之美为目的,避免孩子形成功利化学习的思维。
考证、拿奖项成了学艺“指挥棒”
“去年在一家培训机构学声乐,老师教得不错,但没学几个月,就不时要求孩子参加一个由她担任评委的声乐大赛,报名费要上千元,我们不愿参加,最终只能给孩子转到别的培训班。”沈阳市一位李姓家长说。
记者采访发现,李姓家长提到的培训老师要求学生参赛并非个案。一些培训机构在孩子学习几个月、一年后就开始推荐其参加各类考证、考级、比赛,一般由培训机构收费组织参加。
“女儿刚开始学习钢琴,老师说让考级,但听说现在国内的考级种类特别多,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家协会以及一些地方协会都在举办考级,也不知道该选哪个。”学生家长江女士说,由于自己选择评估能力有限,只能跟着培训班的引导走,“让去考哪个就去考哪个,甭管花多少钱,都是为了孩子好”。
一些家长认为,级别证书、奖项是对孩子学习成果的考核,通过考试意味着获得了权威机构的认定,对孩子今后的学习是种鼓舞和鞭策。
上海一位少儿培训机构市场总监柳英(化名)告诉记者,艺术类考证项目一般比较挣钱,而且操作简单,市场需求旺盛。“因为很多小朋友本身就有表演欲,不少家长甚至希望孩子成为‘网红’,至少‘有些才艺可以晒’。”
看到了学生和家长对奖项的追求,一些培训机构和“山寨社团”也做起了“奖项生意”。
武汉家长李女士近日向记者反映,她去年开始送4岁的女儿参加美术培训班,不久前老师通知孩子参加“国际少儿书画大赛”,缴纳一定的报名费就可参加。但让学生和家长们没想到的是,比赛截止日期还没到,全班报名参赛学生就都拿到了获奖证书。
经李女士和其他家长举报,该奖项被证实为一家“山寨社团”引导培训机构参与的敛财行为。“比赛还没截止,证书先发来了,这明摆着就是糊弄家长的钱。”李女士说。
追求奖项背后的“长远考虑”
沈阳白杨艺术教研室负责人白杨说,一些培训班功利目的明显。一些老师在考级报名上有提成,教了几个月就鼓励家长报名,好拿提成。这样就算孩子通过“应试”考过了十级,也只是“琴匠”,并不具备艺术鉴赏和创作的能力。
更有甚者,一些机构热衷于组织出国比赛,“报名费、证书费、交通费、食宿费……一个人要交几千元甚至上万元费用。其实,这些东西都是有内幕的,都形成产业链了。”白杨说。
柳英说,国外大多比赛为公益性质,而在国内,收集作品、请专家评审,都需要花钱,纯粹的公益性很难操作。
一位培训机构负责人坦言,有些比赛确实很“水”,其实也是为了迎合家长的心态和需求。“有些比赛就是鼓励一下学生,人人有奖。例如一个英语比赛,人人会得到一张纸,上面写段话,就是以资鼓励的意思。但在人们眼里,就变成证书了。”
有家长表示,明知道这些花费不菲的奖项实际意义不大,但也心甘情愿埋单,为的是“考虑长远”。
“说到底还是为了幼升小、小升初,因为现在升小学、初中没有统一考试,以后高考改革也看个人素质,就得靠各种奖项、级别证书等‘其他项目’增光添彩,竞争的时候能更胜一筹。”一位家长说。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