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编技艺因富有江南水乡特色而成为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受人们喜爱。在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小学,草编技艺被作为特色课程引进校园,不仅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阵地,更成为展示苏州优秀民间传统技艺的一扇窗口。
车坊实验小学地处车坊镇,这里沟河纵横,水网交织,是适宜蔺草生长的地方,因而车坊有了“席草之乡”的美称。在车坊,年龄稍长一点的人有不少拥有草编绝活。几根并不起眼的席草,通过不同的挑压交叉的手法,就能编织出舒适的日常生活用品,如草席、拖鞋等,也能编制成美观精巧的花篮、草帽、草娃等工艺品。
为了让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孩子们传承传统工艺,车坊实验小学于2010年9月开始开设了草艺特色课程。先后特聘在这方面颇有造诣的吴招妹担任辅导员,每周授课,系统教学“草编艺术”。作为土生土长的车坊人,吴招妹不仅是民间草编艺术大师,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人民网曾以《让蔺草在指间跳舞的人》进行专题报道。她编的“水乡芭比”被江苏省档案馆永久收藏。
车坊实验小学的同学们在草艺大师的指导下,通过课堂学习各种蔺草编织知识和技法,涌现出一个个草编巧手。在车坊实验小学记者看到,学生们编织的工艺品摆满了展架。
车坊实验小学校长徐斌告诉记者,在近四年时间内,学生的草编作品参加各级各类活动,频频获奖。2013年学校还被命名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基地。草艺课程也因此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大亮点。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