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务不公开,财务不透明
“某学校视北京市的相关规定于不顾,不仅长期代收学生捐资助学款,而且超过教育基金会规定的数额收取。超额收取部分形成学校账外资金,并成为此后学校用以组织全体或部分班子成员及家属出国的费用来源。”最新一期的《海淀检察》刊登了对相关案件的调查报告。
在给海淀区教委发送的《检察建议书》中,海淀区人民检察院的案件承办人还提到了捐资助学款收取方法公开程度不足,为学校违规收取提供便利的现象。
《检察建议书》指出,作为市属重点小学,某小学因其较强的综合实力吸引大量家长想方设法将子女送至该学校。家长为取得入校资格不惜花费较大代价,很多家长在被告知可以入学并需缴纳一定数额捐资助学款时,不会提出过多异议,相当一部分家长甚至当然地认为这些捐资助学款是应当缴纳的,是学校按照教委规定收取的。因此,在某小学收取捐资助学款后却未提供任何收款凭证的情况下,学生家长亦未提出过多异议。
“这反映出教委有关捐资助学款的收取方法和具体要求缺乏必要的社会公开度,学生家长在对此缺乏基本了解的情况下,任由学校规定捐资助学款的金额和缴纳方法。如此,学校代收捐资助学款随意性较大。”《检察建议书》写道。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