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9月5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社会劳动要纳入到课程体系当中去。教育部刚刚研究了中小学生综合实践课的指导纲要,劳动教育的实施要和综合实践课的开展紧密衔接,融为一体。
曾有教育专家指出,“儿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中培养起来的,关键是要使儿童从小就参加劳动,使劳动成为人的天性和习惯。”曾几何时,我国基础教育十分重视劳动教育,在曾经的“德智体美劳”五字教育方针中,“劳”虽然排位靠后,也占了一席之地,成为人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相信大多数中年人对这首昔日儿歌仍耳熟能详。不知何时起,“劳”字在学校教育舞台上淡出,现在很少听说孩子要带劳动工具上学了。
如今的学生,除了上课、写作业、考试这些动脑多过动手的“劳”之外,基本就没有什么体力劳动了。别说到田间地头参加劳动,很多孩子连家务劳动也不怎么爱干。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做过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半数少年儿童经常整理房间、打扫卫生,经常洗袜子的不足四成,经常洗碗、洗菜的有三成多,经常洗衣服的仅两成多。
劳动教育,于受教育者个人而言,是一门综合课。劳动是一门自然课,通过劳动,尤其是户外劳动,学生亲近自然、了解自然,从而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劳动是一门技能课,所谓熟能生巧,劳动培养出一双巧手,让人一生受用不尽;劳动是一门体育课,现在的学生学业负担较重,劳动可以让学生放松身心、强健体魄;劳动还是一门素质课,有助于磨炼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韧刚强的意志;劳动还是一门体验课,通过身体的投入与劳作,感受劳动的喜悦、丰富情感的体验。
于社会而言,劳动教育是一项意义深远的人才教育工程。“中国制造2025”大背景下,无论是“中国制造”还是“中国智造”“中国质造”,都离不开大量的、高素质的一线实用技能人才,而实用型人才短缺正是当下的短板之一。中小学劳动教育虽然不是实用意义上的技能教育,但却可以涵养学生劳动观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这些将会影响他们的人生选择。
劳动教育关乎个性也关乎集体,关乎当下也关乎长远,重返中小学课堂必要且迫切。学校这一环,一要增加劳动教育硬件,城市学校开展劳动教育不如农村学校方便,但也不是完全没办法,关键看想了多少办法、花了多少心思。北京有些中小学,有条件的开设“校园农场”,条件不足的就联系校外机构,组织校外劳动。二将劳动教育贯彻到全学科、全流程当中,德育、语文、历史等学科可进行劳动观念和态度培养,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则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培养。三将劳动教育成果纳入学生评价体系,未必需要化为具体的分数,但要有所体现,才能起到激励作用。
劳动教育是人生的第一教育,家庭这一关非常重要,孩子长大后有没有爱劳动的好习惯,很大程度上与其所受的家庭教育有关。父母事事代劳,滴水不让孩子沾,并不是爱的表现。教会孩子学会劳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才是爱的正确打开方式。家教之道在于,根据孩子特点,循序渐进,从自己事情自己做到家里事情帮着做、抢着做,一步一步来。
让劳动成为学生的一种技能、一种态度、一种修养,劳动教育肩负希望前行。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