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宁夏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东莞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阳泉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盘锦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情感类内容“屏蔽”家长?如何进入孩子朋友圈?
2016-03-21
新京报
关注掌上高考

  家长没有给孩子安全的倾诉渠道,或不重视与孩子沟通中的艺术,都会导致孩子在朋友圈中对父母“言不由衷”,甚至选择性忽略。

  你在孩子的社交好友名单中吗?你看到的是孩子真实的样子吗?

  目前,青少年拥有个人互联网社交媒体的年龄正在逐步降低。部分受访的初二年级学生表示,他们多数在9至10岁就拥有了个人社交账号。而多数学生会“应家长的要求”,将父母亲添加为自己的社交好友。但加好友并不意味着是真好友,父母对子女社交媒体的管理态度和技巧,决定了孩子对父母敞开心扉的程度。

  四年级拥有个人社交账号

  “初恋,来了,就好好珍惜”、“这游戏你敢转吗?如果你曾经喜欢过我,可以私聊给我发个1~;如果你现在正在喜欢我,可以私聊给我发个2~”……

  小齐是一名初二的学生,他会时不时地在朋友圈里发一些类似情感问题的文章或接龙游戏。小齐说,其实父母也在自己的微信好友里,但他的朋友圈会有选择地对父母开放。“有些跟同学的互动,父母看见了会唠唠叨叨,省得麻烦。”小齐说,为了不引起父母的怀疑,他在朋友圈分享的旅游信息以及学校趣闻会让父母分享,一些情感话题则会屏蔽父母。

  目前,中学生乃至小学生基本都拥有个人的通讯设备,应用互联网社交媒体,在中小学生中也非常普遍。在新京报日前进行的“你在孩子社交好友名单中吗”的调查中,40%的家长反馈,自己的孩子拥有微信;36%的家长承认孩子有QQ。北京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新京报小记者站面向初二年级学生的调查中,多数初二学生表示,他们拥有第一个互联网社交媒体账号的时间通常是在四年级。

  北京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团委老师李鑫表示,虽然学校不鼓励学生带手机到学校,但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有些时候联系学生或进行信息发布确实需要通讯工具。而部分初二学生也表示,他们最初申请互联网社交媒体账号的原因,有相当一部分是为了接收学校的通知,或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后,这些账号才逐渐发展成为社交工具。

  情感类内容“屏蔽”家长

  受访的多数初中学生表示,自己是应父母的要求加他们为社交好友的。部分学生称,他们在发朋友圈或QQ空间时,会在意父母在圈内,因此会只发搞笑的内容,涉及情感类的“敏感内容”,很多学生会选择只看不转,“主要是怕父母不理解,产生麻烦。”一位女生说。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团委书记杨金雪表示,有些家长担心孩子是否在谈恋爱、找对象,非要监视一下孩子。其实,窥探孩子的社交信息就跟偷看孩子的信件、日记是一样的。家长应该给孩子适当的空间。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委员会副主任程忠智则提醒家长,特别是子女在中学阶段的家长:中学阶段的孩子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把同伴放在第一位,孩子不愿家长过深介入自己的社交圈,是这一时期的心理特点。

  程忠智认为,家长可以通过观察,感知孩子的情绪波动与成绩变化,分析孩子的发展动态。而在社交媒体的管理上,应给予孩子一定宽容度,切忌硬闯孩子的朋友圈。另外,家长与孩子沟通也要讲求说话的艺术,以引导的方式提出自己对孩子使用社交媒体的意见。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