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报到和开学,不少小学一年级新生正慢慢地适应小学课程。但胜利实验学校却不“着急”。学校还做了个大胆的决定:暂停新课,用这一个月时间专门做“幼小衔接”。
这一个月的课程
很丰富也很好玩
1
日前记者随机听了一节课,觉得很有意思。
老师在每个新生的桌上放置了一个信封,里面是一张张颜色形状各异的“朋友卡”。“这是一张有魔力的卡片哦,它能帮你找到新朋友。”上课后,老师让学生拆开信封拿出卡片,看看哪两位同学的卡片是一样的。而后老师让大家上台,介绍我是谁、我最喜欢什么、让我们交个朋友吧。一时间,原本不认识的学生们熟络起来。
“幼儿园的孩子来到小学的陌生环境中,怎样消除恐惧心理?首先得让他们结识新朋友,让他们觉得不孤单。”胜利实验学校校长张浩强说,幼小衔接不是新概念,很多学校也在做,但更多地停留在活动上,点到为止不行,“幼小衔接需要持续的过程,系统的课程。”
胜利实验从2013年就开始了“幼小衔接”课程探索,从最初的一周不上课,到今年推出一套系统的“幼小衔接九月课程”:
第一周课程,除了交新朋友,学校还会以“看地图大冒险”的形式让孩子了解新校园,还有趣味运动会、学校史唱校歌等,让孩子适应新环境;第二周课程,以“儿歌里的数字”、“有趣的形状”、“好玩的游戏”等主题开展全学科整合教学,注重学习兴趣开发;第三周则渐渐向省教育厅课程靠拢,培养学生的上课习惯;第四周会通过游园的形式,设置难度系数低的项目,让学生感受当小学生的成功与喜悦,学生的表现也可以为老师后续常规教育提供参考。
“整个课程体系,有目标、有内容、有评价。”张浩强说,幼小衔接课程的开发没有完全脱离课本,学校把教材中的一些内容也纳入进来,希望做到教学的合理高效。
2
仅仅立规矩是个误区
情绪心理很影响衔接
2015年3月,浙江省教育厅出台《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当年9月《关于做好“幼小衔接”教育的指导意见》作为配套文件正式出台,为此省教育厅教研室还专门成立项目组。胜利实验则作为“幼小衔接”探索的试点校,其成果也获得了认可。
“小学花一个月进行幼小衔接,时间长吗?我觉得再长也不为过。”省教研室副主任滕春友说,跟一些小学校长交流发现,不少校长认为幼小衔接时间用得多了,当学期的教学目标就完不成了。“我们考查小学的教学成果是以六年为维度的,第一学期教学任务完不成,完全可以放到下一学期,有足够的调整空间。但如果幼小衔接没做好,可能影响学生6年学习。”
“幼小衔接到底‘衔接’什么?”浙江省幼教教研员虞莉莉走访过不少小学发现,很多小学所谓的“衔接”就是立规矩、守规范,好像学生把规矩做好了就真正融入小学了,这是个误区。“过去,幼儿园给孩子灌输的观念是,只有表现好的孩子才可以上小学,所以孩子对小学充满期待。等到孩子进入小学后,却发现新环境如此严苛。学校拿对六年级学生的标准去要求一年级学生,这是不现实的。所以学生才会对小学充满恐惧,小学适应期也变更长了。”
“做好幼小衔接,家长一定要做配合。”省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幼小衔接项目组组长斯苗儿说,过去总听到家长对即将升小学的孩子说:上小学后你可不能像现在这样睡懒觉了;你再这样,到了小学看老师怎么治你……这样的话,会让孩子没上小学前就对学校充满恐惧。家长跟孩子交流时应该非常注重讲话策略,比如“你长大了,真了不起,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这所学校多美丽,多干净呀!”“到了新学校,你又会交到新朋友。”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