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宁夏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东莞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阳泉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盘锦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青海省中小学办学条件极大改善
2014-12-22
关注掌上高考

  随着“两基”攻坚任务完成、全面改薄、校安工程和布局调整、中小学标准化、教师周转房等项目的实施,青海省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教育的阶段性矛盾已由“上学难”转变为“上好学”。

  近年来,青海省认真贯彻落实小财政、大民生的发展理念,着力打造教育改革“升级版”,突出问题导向,从关键和薄弱环节入手,以一系列保障政策和创新举措,破除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倾力解决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和突出矛盾,进一步加强学校党建思政和安全稳定工作,力促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为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积累经验,有力推动了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青海省抓住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进一步规范农牧区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规范农牧区学校撤并行为。全省教学点从2011年的181个,增加到2013年的631个,基本满足人口聚集地区小学生就近入学的需求。深入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三年累计投入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项目资金48.16亿元,规划内的1083所中小学达到省级标准化学校。加强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建设,截至今年共有593个教学点实现数字教学资源全覆盖。新增加了2137个教职工编制,增量中六州占98.5%,体现了向农村牧区、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向教学点倾斜,缓解了教师队伍数量和结构矛盾。

  2011年以来,全省教育基本建设总投入达154.5亿元,是“十一五”期间项目总投入的3.7倍,累计建设学校(幼儿园)2710所,建筑面积662.7万平方米,使青海省教育特别是农牧区基础教育实现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从分散办学到规模办学的转变,从松散管理向规范管理的转变,从传统性办学向现代化办学的转变,顺应了人民群众对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更加多样化教育的需求。

  与此同时,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全省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布局及学科专业结构的意见》,建立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机制,加大对重点学科、重点专业、重点实验室建设,采取增招、减招、限招、缓招和停招等调控手段,优先发展急需和紧缺学科专业,改造传统学科专业,重点压缩就业率长期偏低专业的招生规模,目前高校工科等应用性专业比例增加到53%,增强了学科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吻合度。

  为“三区”建设提供人才保障智力支撑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所在。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教育作为民生工作之首,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调整学科结构,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奠定了实现教育大发展、新跨越的坚实基础。

  加强党建思政工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护航

  2012年青海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的意见》,2013年青海省委、省政府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针对长期影响和制约我省学校党建思政和安全稳定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创新举措和保障政策。首次设立了中小学党建思政工作经费,按每生每年10元的标准纳入了各级财政预算;高校党建思政工作专项经费由原来64万元增加到364万元,由生均10.5元提高到60元。各市州县全面设立教育工委,并配备了专职副书记,中小学党组织覆盖面从2012年底的64.7%提高到目前的89.4%,高校大学生党支部由2012年的238个增加到目前的299个,占高校基层党组织的近半数,其中有121个支部建在班上,覆盖到了本科院校1/3的高年级班级。

  调整充实中小学校领导班子,对全省中小学校班主任进行了一轮普遍培训,招聘110名思想政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担任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全国首家建立了高校思政课特聘教授制度,首批聘请35名党政机关干部和专家学者到高校讲授思想政治课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得到教育部的高度肯定;邀请北大、清华等高校的一流教授为我省高校思政课教师讲学,选派我省高校思政课教师86人次到北大、清华、复旦、人大等高校研修培训。在高校开展了党建思政工作品牌“三树三创”活动,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各级各类学校通过多种载体和手段,深入持续地进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我的中国梦、民族团结进步、中华传统文化、品德养成、遵纪守法等主题教育活动,在生动鲜活、入脑入心上下功夫,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充分发挥了学校主阵地、课堂主渠道的作用。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去年9月,虎台中学教师王青平前往海拔3681米的玉树州民族中学开始支教工作。那一次,我省从东部地区选派331名中小学教师,补充到玉树、果洛等农牧区支教,王青平是其中的一位。“青海的教育整体还比较落后,我们有义务做出一点贡献。”王青平说。

  省委、省政府及时抓住教育发展关键环节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统筹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促公平、提质量的基础性工作来抓,集中解决基层教育队伍结构性缺编问题,新增2137个教职工编制,进一步缓解了农牧区教师缺乏问题。有计划开展东部地区中小学教师对口支援青南地区工作,去年秋季学期选派东部地区331名中小学教师到青南地区16个县及州属学校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受到普遍好评。

  今年启动实施全省中小学校长培训工程,656名校长参加1个月以上的省级和国家级脱产培训。优先补充紧缺薄弱学科教师,通过国家免费师范生计划、特岗计划和省级招聘计划,补充中小学教师近2000名。通过短期集中培训、跟岗研修、送教下乡和远程网络等形式组织教师培训,并开展“点名调训”和“订单式专项培训”等试点,全年安排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6500万元,培训教师2.8万人次,培训力度前所未有。

  优化资源配置 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进入玛沁县,3座崭新的极具民族特色和现代风貌的教学楼映入眼帘,这是县第二民族中学。“没有教室,帐篷当教室,缺少教师,干部群众中找。”这是过去玛沁乃至青南高寒牧区教育状况的真实写照。如今,玛沁县已经拥有各类学校28所,标准的学科实验室,电子白板、数字投影等先进教学设备一应俱全。

  近年来,青海省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学校标准化建设两个抓手,缩小了城乡,尤其是城镇与牧区学校教学条件之间的差距。2010年至2014年11月底,筹措资金164.4亿元,中央补助55.42亿元,共落实219.82亿元资金投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中小学校安工程暨布局调整、中小学标准化、特殊教育工程、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农牧区教师周转宿舍、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等教育重点项目,使青海省中小学基础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学校成为当地最好的建筑。

  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规范农牧区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实施意见》和《青海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恢复教学点473个,基本满足人口集聚地区小学生就近入学的愿望。按照“缺什么补什么”、“一县一策”和“一校一策”的原则,组织编制《青海省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方案》。结合“全面改薄”方案,开展全省中小学及教学点危房核查。加强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建设,截至今年共有593个教学点实现数字教学资源全覆盖。

  调整学科专业结构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今年9月,西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李泊萱从中职毕业后,通过单考单招录取到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习,3年后,将拿到大专文凭。李泊萱高兴地说,“选择读中职,不是‘断头路’,文凭和技能,两者兼得。”

  去年青海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全省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布局及学科专业结构的意见》。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和学科专业结构,加大学科专业建设力度,努力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学科专业体系,提高青海省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2014年,省属本科高校理工类招生计划占51.68%,比2013年提高了2.8个百分点。加强化学工程与工艺、水利水电等重点专业建设,改造文史类等传统学科专业,重点压缩管理类等就业率长期偏低专业招生规模,推动学科专业调整,新增本科专业8个,目前青海省高校工科等应用性专业比例增加到53%,比2013年提高2个百分点,增强了学科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吻合度。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青海大学科技园获批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新增7个研究生专业学位授权点,增幅达116%,各高校专业学位授权点达到12个,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0%。

  扩大学前资源 构建学前教育服务体系

  2010年,青海省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只是60.4%。2013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上升为73.9%。短短几年,取得的成绩令人惊叹。

  30岁的白玛代吉是囊谦县城东幼儿园园长。她说,“在她的同龄人中,没有一个人上过幼儿园。而现在,在这个只有5万人的县里,却有3所幼儿园同时在建或即将投入使用,至少有1000名孩子将接受学前教育。”

  2011年青海全省开始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仅2011-2013年,累计投入资金12.03亿元,建设校舍面积达57.97万平方米,新建、改扩建926所幼儿园,“入园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在六个州市17个县为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不具备集中办园条件的农牧区幼儿建立930个实施学前启蒙教育的巡回支教点;实施学前一年资助政策,极大地调动了群众送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积极性;针对教师整体素质不高的实际,采取送教下乡、入园指导等方式,培训幼儿园园长和教师4246名,全省90%以上的学前教育教师接受了专业培训。截至2013年,全省有各类幼儿园1245所,中小学附设幼儿园(班)1066所,在园幼儿166659人,教职工8047人,专任教师4668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到73.9%,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4个百分点。规划到2016年将形成以独立设置的幼儿园为主、中小学附设学前班为辅、巡回教学点为补充的学前教育办学格局,届时将惠及近20万名幼儿。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专访省教育厅厅长王绚

  记者:今年以来,青海省着力提高各级各类教育办学质量,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办学体制、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方面的综合改革,有效推动了我省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在为人民教育中主要取得了哪些成效?

  王绚:今年,青海省教育改革稳步推进,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保障人群不断扩大。全省各级各类教育项目建设投入达到52.7亿元,力度前所未有。重点实施了中小学标准化、全面改薄、特殊教育工程、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农牧区教师周转宿舍、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青海师范大学新校区建设等一系列教育项目,教育基础条件显著改善。筹集资金3.3亿元,建设幼儿园174所,着力解决农牧区学前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全省入园儿童比2013年增加1.33万人。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顺利推进,累计下达投资计划48.2亿元,占规划投资总额的100%,到今年底,纳入规划的学校基本达到省定标准,40.7万学生享受到标准化成果,占全省中小学学生总数的51%。启动全面改善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程,2014年筹集资金7.87亿元,集中消除青海省东部地区9个县(市、区),10.3万平方米在用D级危房,项目完成后5.4万学生将迁出危房;采购课桌椅95710套,实现全省义务教育阶段每个学生都有合格的课桌椅的规划目标。完成1263套教师周转房主体工程建设任务,基本实现了三江源地区全覆盖,有效缓解了教师住房难问题。实施《青海省特色普通高中建设专项规划》,重点配备了26所普通高中学校教学设备。筹集资金1.92亿元,建设民族地区薄弱高中10所,筹集资金1.7亿元,改善23所中职学校办学条件,扩大了高中阶段优质教育资源。加快青海师大新校区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99亿元,占计划总投资的20%。

  进一步增强教育保障能力,教育公平迈出新步伐。全年共发放各类助学贷款、助学金和奖学金8.11亿元,共资助学生46.22万人(次),进一步完善了覆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中职教育、高等教育的学生资助体系,确保了每一名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将全省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生均提高100元,使青海省补助标准跃居西北五省之首。编制了《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4-2020年)》,启动省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加强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全省17.8%以上的中小学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为教育信息化奠定了基础。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切实改善学生就餐条件,保障食品卫生安全,40万农牧区中小学生学生受益。落实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补助资金1.1亿元,在西宁、德令哈和格尔木市新建学校2所,完善3所学校功能,改善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条件,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直面问题,教育改革持续深入。加快推进高校章程制定工作,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认真落实督学责任区制度,全省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率达到96%。结合青海省实际,积极探索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招生计划上,积极落实国家面向贫困地区专项招生计划,安排计划679名,比上年提高189%,一大批农牧民子女通过享受优惠政策进入重点大学就读。在招生录取上,坚持分类考试的方式,单独自主招生院校由7所增加到10所,单考单招、对口高职、五年直升学生达到2700余人。在专科阶段推行平行志愿,增加学生选择机会。清理规范高考加分,取消艺术、体育特长生、奥赛等一批加分项目,只保留少数民族、烈士子女等照顾加分。在基础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上,指导西宁积极探索中考制度改革,实行了信息公开,取消高中择校生和推优生,入学新生“零择班”等新举措。积极向教育部和省外重点高校争取增加重点高校招生计划254个,增幅达4%,有效满足了农牧区考生进入重点大学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

  下一步要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促进公平公正为关键,以提高质量效益为核心,以教育内涵建设为重点,着力深化教育改革,着力改善教育民生,着力维护教育稳定,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科学规划“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二是进一步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三是大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四是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五是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六是提升民族教育质量。七是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八是积极推进教育改革。九是全面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宣传思想和维稳工作。十是加大依法治教力度。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934791014 2018-08-31
中国教育在线 2018-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