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初,全国各地中小学入学报名陆续开始。为了防止家长“择师”“择班”,辽宁省各市初中、小学实行“阳光分班”。“阳光分班”是指行风监督员、教育局纪检监察员和学生家长代表监督,全程录像,分班软件随机挑选,只考虑男女比例、人数均衡等因素的分班方式。
记者采访了解到,“阳光分班”确实让塞条子、找关系的择班现象有所减少,但背后仍有转校择师、争抢学号“1”号等择班现象发生。
偏门“择班”:
塞钱、塞条子、请出国游……
“阳光分班实行后,确实塞条子、找关系的家长少了。”4月30日,本溪市一所市重点初中校长王萍告诉《工人日报》记者,以往每年入学报名开始,就有家长走关系、塞条子、请吃饭、送礼,只为让孩子进“好”班。
2012年,辽宁省各市中小学实行了“阳光分班”,确实让“择班热”降温不少,但家长们还是想尽办法去择班、择师。
4月23日至5月2日,记者随机采访了辽宁省13位中小学生家长,他们均表示,尽管学校承诺不会将优秀的教师集中分配到同一个班里,但老师家孩子集中在某个班、某个班配备的老师教学质量高等情况,常会让家长们心里犯嘀咕。于是有的家长就据此开始走“偏门”去“择班”。
李川的儿子12岁,7月份小学毕业,学区对应的初中实行“阳光分班”。但一次在家长论坛中看到的“小道消息”,让他动了分班找人的念头。“初三三班毕业成绩平均分高其他班5至6分”“三班的班主任拿过全区的先进个人,教学肯定没得说。转校生都花钱塞进了三班”……李川说,“明知道消息不一定可信,可如果是真的,因为我儿子没进去‘好’班,成绩下降了,我一定后悔的。“五一”假期,他开始托人打听老师的能力到底如何,准备着手“择班”。
5月2日,彭雪的女儿已在她“选择”的班级里就读了7个月。彭雪的女儿在沈阳市一所小学读一年级,去年9月,为了让她到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张老师所带的班里,彭雪在另外一所小学为女儿报了名,就读了1个多月。她介绍道:“等10月中旬,教育部门对‘阳光分班’的检查结束后,就以女儿不适应为由,转回到想去的学校。私下里给教导主任塞了3000元,就成功地分到了张老师的班里。”彭雪认为,尽管很折腾,但为了能有好老师教也值得,而且刚开学1个月的时间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进度。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