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莞几名“小升初”学生的家长因其小孩放弃了本地某民办学校学位,先后向校方讨还预收的学费,但被校方严词拒绝,理由是家长事先签订了“缴费一周后不再办理退费”的协议,引发家长强烈不满。目前双方仍在协商,截至记者发稿,家长表示并未收到校方的明确答复。
近几年来,随着“小升初”越演越激烈,每逢招考季到,东莞各民校总会上演一场生源抢夺战。为了锁定优质生源,东莞民校抢跑和违规收费等乱象几乎年年见诸报端。今年,多个民校再次发出“提前缴费”通知,否则不予保留学位,宏远外国语学校甚至“首创”要求家长签订不退费的协议。因担心学位不保,家长只得先缴费。
而事实上,早在2009年,省物价厅就联合省教育厅发过文,明确规定民办学校应按照学期收取学杂费,不得提前向学生预收学位费,市教育局也曾明确表态所收费用必须退还。然而,即便有如上规定,东莞民校招生依旧乱象丛生,学生辗转“应考”,家长疲于奔命选学校定学位,民校“奇招”频出。
嘉宾:东莞市政协委员梁聚峰学生家长李雅
为圈生源民校出尽“奇招”
记者:自今年4月底东莞18所高收费民办学校“小升初”招生启动以来,关于民校招生各种消息就不曾断绝过。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家长反映民校抢跑,刚接到学校录取通知,就被要求到学校缴学费,以此作为认领该学位的凭证,还有学校让家长签订不退费协议。
李雅:我家女儿今年“小升初”。也不知道最终能进哪所学校,在民办学校招生的时候,好多学校组织的面谈她都去参加了,包括东华初级中学、虎门外语学校、宏远外国语学校、御花园外国语学校、东莞外国语学校等,过程蛮艰难的。女儿刚被学校录取,以为总算尘埃落定,哪知就被要求缴纳学费,虎门外语学校要求先交1000元,宏远外国语学校是全额付清,一共是2万元左右。这对一个家庭来说,并非是小数目。
不交钱就不预留学位,我们是基于这个规定才去缴学费签协议的。其实,我们最想去东莞外国语学校,可这所公办学校7月份才确定录取结果。虽然知道学校提前收费是违规的,我们这样做可能是纵容,但没办法,为了保证女儿能有学上,只能忍了。当时,我们也咨询了有关部门,他们说学费到时候绝对能退。事到如今,其他学校都已顺利退费,没想到宏远外国语学校不退费。我外地的朋友们听说后都非常惊讶,他们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困扰,东莞的家长实在不容易。
梁聚峰:“小升初”国家政策是划片招生。但东莞民办学校特色百出,有的学校以前需要提前考试择优掐尖(自2015年起,东莞民办学校“小升初”招生已改为综合面谈形式),“小升初”大战总硝烟四起。其实,解决孩子上学难题,如今挤破头把别的孩子挤下去的这种方式,不能让所有孩子都平等享受良好教育。民办学校该怎么招生,确实是个大问题。和公办一样的就近招生,并不现实;考试录取,有违法规。
苦了孩子也苦了家长
记者:民办学校把每次招生视为生源抢夺战,为了招到招满理想生源,总会想尽办法,大多数学校都有“赶早不赶晚”的想法。
李雅:其实,我们也能理解这些民办学校,没有招到学生就是“无米之炊”。而且,这些学校常有严重的“优质生源”忧虑症,学校按捺不住对优质生源的渴求,就会想方设法尽快确定优质生源。但是,因此造成的一系列乱象,确实苦了孩子,苦了家长。
其实,有这些动作的多是东莞的高收费民办学校。会就读这类学校的学生,要么是家境较好的东莞户籍学生,为了追求更优质的学位而来;要么就是随迁子女,他们其中部分只能积分入读公办学校,大部分还是要民办学校消化。但现在的问题就是,公办学校往往滞后民办学校招生,很多家长不得不先选择民办学校。还有就是,只要一所民办学校违规,所有民办学校就会跟着慌了。这让家长紧张,学校也很紧张。
归根到底,还是主管部门政策失范,如果有明确的制度和良好的政策做引导,就不会这样子。比如今年广州的“小升初”,公办学校录取在前,民办学校招生在后。
梁聚峰:生源往往决定了一所学校的未来,民办学校视其为立足的命脉。抢跑、出难题、违规收费,各种“奇招”背后,折射出的是民办学校对生源的强烈渴求,尤其是优质生源。有关教育问题,近几年来,我们在东莞两会上也曾多次呼吁,表示质疑。对比起前些年的“石沉大海”,这两年教育主管部门对于诉求的回应有所进步。一些社会比较关注的感兴趣的话题,教育主管也会主动回复。不过,家长期待更高。
盲目追求升学率是病根
记者:家长明知学校违规也要“忍气吞声”保住学位,“小升初”面谈后,招生的时间跨度大,家长带着孩子多校“应考”,权衡左右,加剧了学校的生源恐慌情绪,这反映出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愈加强烈。
李雅:选择一所学校真的很不容易,作为家长,我们会多番考虑。就像我们之所以报宏远,是因为离家最近,口碑还不错。而远在虎门的虎门外语学校,我们看中的是这几年来它所取得的成绩。其实,我们最希望还是去公办的东莞外国语学校,为此,我们把户口迁到了东莞。其实,所有做法,都是为了选个好的学校,成绩、办学理念、教学氛围都很重要。
梁聚峰:在我看来,这种情况是追求升学率造成的。教育部门和家长的教育观念应该改变了。升学率是学校和家长追求的目标,但也成了学生们沉重的负担。事实上,表面升学数字的光鲜,对于学生的素质培养,只是一种“隔靴搔痒”的作用。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