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宁夏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东莞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阳泉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盘锦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小升初特优生/特长生大战揭幕 专家提醒要有度
2013-03-19
关注掌上高考
  原标题:为小升初赶场参赛争“特优”

  数学、英语竞赛是否获奖?音乐、舞蹈、书法是否有特长?……近日,市内部分民办初中网站陆续挂出招收特优生/特长生公告,一场优质生源争夺大战揭开帷幕。家有“小升初”学生的家长们也开始紧张地帮孩子准备材料,有家长甚至为了增加入选筹码,一口气为孩子报名了几项在四、五月份进行的比赛,希望最后冲刺成为“特优”。

  专家提醒,参赛应以孩子兴趣为重,“小升初”备战过程莫太功利。

  【诱因】:民办初中公开特优生自荐条件

  去年,佛山部分民办初中首次试行特优生自荐模式来争取优质生源,但因招生条件模糊而被媒体曝光,引起社会各界对“小升初”公平性的极大关注。今年,这场“掐尖”大战越演越烈,大部分民办初中均提前在学校网站向社会公开特优生的录取条件,程序更加公开透明。

  登录华英、南实、石门等学校网站发现,各校2013年特长生/特优生自荐公告已经挂出。其中,华英学校网站提供两种自荐方式,可以直接填报或者下载表格传邮箱;而南实和石门则在公告中详细列明了特长生自荐条件。如南实要求“学校综合排名前10%”、在乐器、书法、作文、绘画、舞蹈、司仪、体育等项目比赛中获区一等奖以上奖励的学生。石门则给“五、六年级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广东省数学育苗杯比赛、英语能力竞赛、信息学联赛等学科竞赛获得区级一等奖以上”同学抛出了橄榄枝。

  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同为特优生,但各校的“口味”并不一致,如南海实验中学提倡每个学生都至少要学会一种乐器,所以对有音乐特长的学生比较青睐,“学习乐器对人的气质修养有提升,而且能够使学习张弛有度,对人一生的成长都有裨益。” 南海实验中学负责人表示。

  另外,有学校招生负责人提醒各位考生和家长,特长自荐并不代表可以免试进入学校,提交自荐表审核后同样要以报名该校测评为准,学生被录取首先要满足通过该校的测评标准。

  【现状】:为争“特优”学生赛训赶场忙

  “我女儿拿过习思一等奖,今年想让她冲冲育苗杯”、“我们家的孩子钢琴过六级了,不知道自荐华英有无戏”……在一个本地家长QQ群上,家有“小升初”的家长们正在热烈讨论着如何为孩子自荐“特优”准备材料。

  “这么多比赛,究竟哪个最具说服力?”一位妈妈着急地说,4月份就有几项学科竞赛,希望孩子再报名冲一冲,为小升初准备更多筹码,但不知道参加哪项比赛更好。

  从市内多家培训机构获悉,虽然佛山市早已规定奥数、奥英等成绩不能与“小升初”挂钩,但小学生们参加各种学科比赛的热情并没有降低,不少同学从四年级就开始参加赛训,数学科的“育苗杯”、“华杯”,英语科的“希望之星”、语文的各级作文大赛,每年都吸引不少佛山学子参加,有部分学校甚至是超过半数的学生都参加比赛。“有家长在咨询报名的时候,就直接问培训班的学员有多少可以获奖。”一家培训机构负责人告诉,部分家长让学生参赛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获奖。而每年3~5月是比赛相对集中的月份,有的同学周末都用在各种赛训班上。另外,出于家长们对孩子艺术考级的需求,近两年本地不少艺术类的培训机构也开始引进各类考级和赛事,市场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

  “虽然很多学校自荐生条件都很笼统,但几个全国性的比赛应该含金量更高。”六年级学生家长吕先生说,由于没有官方确认,家长只有到处打听,哪个比赛最权威,影响面最广。另外就是多参加,手里多拿几个奖心里不慌。

  【观点PK】:增加“资本”还是扼杀兴趣?

  “特优生/特长生”自荐似乎给小升初学生们增加了选择的机会,但是从去年最终只有10%左右的学生以“特长”优势被录取的比例看,为“特优”花大力气参赛获奖是否值得?

  赞成方:增加“资本”可攻可守

  “有机会让孩子锻炼一下,即使辛苦也是值得的。”杨先生的女儿从四年级开始,就有计划地参加各种比赛,英语口语、数学、拉丁舞,大大小小的比赛参加了十几次。“在比赛中激发她的学习动力,也让她习惯比赛的紧张气氛,用平常心对待每次考验。”杨先生说。持赞成态度的还有家长孙女士:“小升初真的不敢松懈,至于这些证书、比赛成绩能用上更好,用不上也可以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吧。”

  在随机采访中发现,家长们普遍抱着“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心态准备孩子“小升初”的资历。该报的班,该比的赛一个也不落。

  反对方:功利心参赛反累孩子

  “每年因特长生被录取的学生只是很少部分,没必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南海的雷先生对参赛持反对态度,他认为小学阶段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还在萌芽状态,而为参加比赛获奖猛力施肥,反而会扼杀孩子的兴趣。

  教育界业内人士孙崇标说:“参加比赛是把双刃剑,可能激发学生动力,也可能让学生失去信心。”他认为,小升初考试只是一次考验,并不是赛跑的终点,用功利心参赛反而累了孩子。

  【提醒】:参加竞赛班首先要考虑兴趣

  专家提醒,万事要有度,切莫走极端。“家长心情急切可以理解,小升初考试是一次选拔,可以鼓励孩子学会去竞争,学会去承受压力,但最终的结果不要强求。” 教育界业内人士孙崇标提醒,可以把参加竞赛作为发奋努力的契机,但需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

  选择哪些竞赛,首先要以学生的兴趣为重,例如有语言天分的学生,喜欢模仿和表述,可以鼓励其参加英语口语比赛;对数字敏感的学生,可以通过数学竞赛的训练激发思维,让孩子们在数学逻辑思维和探索空间上有所拓展。“家长要注意,在引导的时候是有限的作为,用鼓励的方式,让孩子做决定和学会为自己的决定负责。”孙崇标说,备考小升初的过程是家长和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过程中学会判断、竞争、选择和承担。

  择校要考虑学生性格特点

  资深的老师提醒,学生在选择学校时候,除了看自己的特长是否与自荐条件吻合,还要考虑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是否与学校的教学风格相适应。例如在性格色彩分型中,“黄色”和“蓝色”性格的孩子独立性和自律性比较强,这些学生就可以去比较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校;而“红色”性格孩子比较毛手毛脚,“绿色”性格孩子比较懒惰,这些孩子比较适合去管理上相对严格一点的学校。学生在选择学校前,最好多请教往届学生和家长,并在学校开放日期间亲自到学校参观。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人博客 2013-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