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车、路交织的城市道路环境,交通事故每天都在上演,财产、生命总在转瞬之间受损或消失。《华商报·今日咸阳》将和你一起寻找原因、接受警示、探索解决之道。你若有关于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的问题或建议,可拨打新闻热线33326000或者直接登录新浪微博@咸阳交警官方微博。本栏目将于每周二与您准时相约。
“安全走路”是儿童平安出行的第一步,然而,因缺乏交通安全意识,儿童横穿马路、在路上追逐打闹等行为时有发生,致使儿童交通事故频发。据统计,2013年全国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198394起,造成1218名中小学生死亡,6332名中小学生受伤,少年儿童的道路交通安全成为社会持续关注的重点。为保障儿童出行安全,咸阳市将向小学生们发放3万顶交通安全小黄帽。
10月3日上午11时40分,正是咸阳市渭城区陵召中心小学放学的时间。头戴小黄帽的学生们整整齐齐地排队走出校门,老师和路面执勤的交警护送学生们过马路。因为学生们都戴着小黄帽,老远看上去校门口一片黄色,特别醒目。
咸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渭城大队校园中队中队长贺军介绍,陵召中心小学位于迎宾大道与208省道交会处,过往大车多,而且其处于郊区,斑马线、红绿灯、减速带等道路基础设施少,出行环境复杂。因为小学生个头不高,容易被驾驶员忽视,过马路比较危险。但学生们头戴一顶颜色鲜明的帽子,就能引起驾驶员警惕,增加孩子过马路的安全系数。
10月28日,由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主办、陕西省交警总队等单位协办的“关爱生命,文明出行”小黄帽赠送仪式在陵召中心小学举行,现场为学校600多名小学生发放小黄帽。除现场发放外,还向咸阳市其他学校的学生赠送了3万顶小黄帽,随后由咸阳交警分发给学生们。
据了解,因为小黄帽颜色比较醒目,且帽子后面有一条宽约1.5厘米、长约6厘米的反光条,能够提高驾驶员的警惕。赠送小黄帽,目的就是为孩子们的出行提供一份呵护和安全保障,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安全的蓝天。
通过小黄帽的警示宣传作用,使广大学生们在学习的同时,掌握一些基础的交通安全知识,自觉地摈弃交通陋习,从小培养孩子们遵守道路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和自我保护意识。并把交通安全知识、理念、文明行为和习惯带入家庭,带入社会,以提醒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在行车、走路过程中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做到文明安全出行。
孩子出行要注意
如何走路
别三五成群横穿马路
不爬护栏、不抛物击车
小学生大多未满12周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二条规定,不允许小学生骑自行车或是三轮车,更不能载人。所以,步行成为不少少年儿童上学出行的方式,但如今相对复杂的道路环境给孩子们的走路带来很大的安全威胁,所以如何“安全走路”就成为儿童平安出行的第一步。
贺军说,小学生在马路上行走,一定要从遵守交通信号。指挥灯信号绿灯亮时,准许行人通行;黄灯亮时,不准行人通行,但已进入人行道的行人,可以继续通行,但必须格外注意来往车辆,不能通过的要选择安全的区域耐心等候,比如道路中心安全岛、双黄线等机动车不通行的地方;红灯亮时,不准行人通行;黄灯闪烁时,行人须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通行。
步行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要靠右边行走;穿越马路时须走人行横道;通过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须遵守信号的规定;通过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道,要左顾右盼,注意车辆来往,不准追逐,奔跑;没有人行横道的,须直行通过,不准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有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的,须走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不准爬马路边和路中的护栏、隔离栏,不准在道路上推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
不要边走边玩、三五成群
少年儿童在马路上行走时容易因为好动、不遵守交通规则、或是观察反应能力不足等引发危险,贺军介绍,有这样几种情况容易引发危险:
一是横穿马路。不少小朋友在没有家长、老师或是交警的陪同护送时,往往图一时之快,没有很好地观察来往车辆、非机动车、行人的通行情况,猛然间横穿马路,由于视觉盲区等因素造成的碰撞不时发生。
二是三五成群横着走在非人行道上,给前后车辆造成通行障碍,极易引发因避让不及造成的伤害。
三是上下班高峰过后,马路上车辆较少,孩子们会产生路中车少人稀思想麻痹,往往降低了警觉。
四是行走时一心两用,边走边看书,或边走边想问题,或边走边聊天,边走边玩……这样做,可能车子不来撞你,你倒自己去撞车子,因此也十分危险。
如何坐车
别把头、手伸出车窗外
咸阳校车“控车随护”
随着道路上交通工具的普及,公交车、私家车、校车、电动车、自行车等等都已成为小学生们上下学和出行的代步选择,“车时代的安全童年”成为全社会的热点。
截至目前,咸阳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经突破了40万辆,其中,公交车也已达600多辆,而电动车与自行车的数量更是水涨船高,如何保障少年儿童的乘车安全是孩子们平安出行的关键。
贺军介绍说,校园中队在每个学期开始前都会与教育部门联合对辖区学校、校车驾驶人、家长代表等进行安全教育,签订安全责任书、摸排驾驶人车辆情况、建立安全档案,尤其对校车,采用“控车随护”机制,保障孩子们的乘车安全。同时,会不定期地深入辖区各幼儿园、中小学校,进行安全教育,采用交通安全跳跳棋真人模拟游戏让同学们在游戏中体验真实的道路出行状况,寓教于乐。
自去年以来,少年交通警校的成立,更是架起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桥梁和纽带,也成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咸阳模式”的亮点和重点工作。
成人驾车看到孩子提前减速
而对于乘坐公交车,贺军给小朋友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乘坐公交车,要排队等候,按先后顺序上车,不要拥挤。
二是乘车时不要把头,手,胳膊伸出窗外,以免受伤。
三是乘车时,要扶好坐好,没有座位时,应紧握扶手,以免刹车时摔倒受伤。同时还要做到车停稳后,先下后上,从车尾部绕行,不要争抢。不要向车窗外乱扔杂物,以免伤人。
贺军说,少年儿童的出行安全,主体是孩子们,但更为关键的还是成年人。成人带着孩子们出行,首先要带头遵守交通规则,避免给孩子们带来负面的暗示和影响。在做好儿童乘车保护的同时,在驾车过程中如果遇到路上嬉戏的孩子们一定要提前减速,鸣笛示意,缓慢通过,随时准备停车,以免发生意外。
“六不要”父母要知道
在咸阳,汽车已经进入普通家庭,但很多用车常识没有得到普及,尤其是儿童乘车的安全常识,很多父母不知道,会忽视一些小细节,并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贺军介绍说,儿童乘车时,要注意“六不要”。
一、不要让孩子坐副驾驶位置
儿童乘坐车辆时,一些家长喜欢将儿童随意放在座椅上。贺军说,千万不要将儿童随意放在座椅上,因为车辆在路面行驶,会有很多突发情况,在急刹车或急转弯时,儿童容易被撞伤。尤其要注意,尽量避免儿童乘坐在副驾驶位置上,因为副驾驶位置是车内最不安全的位置,加之儿童身材矮小,当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安全气囊打开也保护不了他们。
二、不要抱着孩子坐
乘车时,许多父母习惯于把幼小的孩子抱在怀中。但是因为孩子坐得比较低,头部刚好在家长的胸部时,如果发生猛烈碰撞,家长的胸部会自然向下压,猛烈压下孩子的头颈,对孩子造成极大的损伤。此外,当汽车在每小时40公里速度行驶时突然紧急刹车,在惯性的作用下,5.5公斤重的婴儿会产生110公斤冲击力。因此家长根本无力保护怀中的孩子。
三、不要给孩子系安全带
不少家长喜欢给年幼的孩子绑上成人专用的安全带。一般来说汽车座椅和安全带是专为成人设计的,不适合儿童体型。孩子使用成人的安全带,如果绑得太紧,在车祸时会有机会造成致命的腰部挤伤或脖子脸颊的压伤。如果绑得太松,发生车辆碰撞,儿童又可能会从安全带和座椅之间的空当飞出去。
四、不要让孩子自己上下车
家长开车到达目的地时,小朋友急急忙忙地开了车门就往外冲。但小朋友力气小,车门开启时如果推不到位,会造成车门微微回弹。对稚嫩的孩子来说,这有可能夹伤小朋友的手指。此外,车子开门的另一侧的路况和交通情况,驾驶座上的父母可能不是那么清楚。贺军建议父母最好亲自下车给孩子开车门、关车门。
五、不要让孩子把身体探出窗外
有些家长会把天窗或者车窗打开,让孩子探出头去看窗外的风景。但有硬物飞来或天窗出现紧急问题令小孩受伤害。有报道说,一位车主停车后让小孩把头伸出天窗玩耍。结果,引擎熄火后天窗自动关闭,夹伤了小孩的头部。这样的事故虽然是少数,但也必须保持警惕。贺军建议驾车的家长开启天窗或者车窗时,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孩子。孩子有时淘气,不知深浅,需要您时时叮嘱,时时保护。
六、不要将孩子单独留在车内
一些家长因为匆忙办事,有时会将儿童单独留在车内。贺军说,这样是很危险的。因为一方面儿童比较好动,如果不小心放下手刹,车子会溜动,或是一不小心一键启动,车子开走,都是非常危险的。另一方面单独将孩子留在车内可能会因为闷热脱水甚至窒息死亡。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