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将至,不少家长可能已经开始筹划着给孩子暑假报兴趣班了。为了解我市青少年参加课外兴趣班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国家统计局西安调查队近日对全市选取的十所中小学、300名青少年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显示,西安市有两成青少年参加课外兴趣班,艺术类是最热门的选择。
小学生参加兴趣班比例最高
统计部门调查显示,23.6%的学生“参加了课外兴趣班”,其中仅参加一个的占15.3%;参加两个及以上的占8.3%。课外兴趣班的参加比例随着学习阶段的升级而降低,小学生学业相对较为轻松,课余时间较多,参加课外兴趣班的比例最高,为32%,其次是初中生和高中生。
女生参加兴趣班比例较高。受女生天赋及爱美心理影响,女生普遍喜欢参加课外兴趣班。调查显示,女生参加兴趣班的比例较高,为29.5%,高出男生10.9个百分点。
八成多学生首选艺术类专业
从专业选择看,艺术类是兴趣班的首选,占84.5%,尤其是乐器、绘画、舞蹈等最受到学生和家长的青睐;其次是体育类,占23.9%。男生对体育类的兴趣远高于女生,参加兴趣班的学生中有50%的男生选择游泳、球类等体育项目,而女生仅为7.3%,比男生低42.7个百分点。
而学生兴趣爱好基本与其兴趣班选择的排序一致,首选是艺术类,其次是体育类。调查显示,“参加兴趣班”的学生中有83%的表示自己有特长;“未参加任何兴趣班”的学生中,65.5%学生表示自己有特长,比参加兴趣班的学生低了17.5个百分点。
益智科技类兴趣班遭冷遇
统计部门调查中发现,乐器、声乐、舞蹈、绘画等艺术类兴趣班既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也能较快看到学习成果,还易于满足孩子的表演展示欲,最受家长和学生的关注;篮球、足球、游泳等体育类兴趣班既轻松、愉悦又能强身健体,利于青少年成长发育,也受到家长和学生的青睐。
调查显示,艺术类、体育类几乎涵盖了兴趣班的全部内容。象棋、围棋、思维训练、航模、车模等益智和科技类兴趣班相对枯燥、单调,学习效果不易立竿见影,在家长和学生中几乎无人问津,仅有2.8%的学生选择了此类兴趣课。
兴趣班应远离功利回归理性
不少家长在给孩子报兴趣班中存在盲目攀比心理,或是往往只看到结果而忽视了学习的过程。为此,统计部门结合调查情况,在暑期来临时给广大家长们和培训机构提出了几点建议。
建议一:家长应“远离功利”。兴趣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发掘孩子潜力、培养孩子创造力、促使孩子全面发展,而不是一味地为了升学加分、名校推优。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更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时期,许多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往往在这个阶段效果比较理想。如对创造性思考的启蒙,但往往父母因看不到实际的“分数”就放弃了这些学习,认为是“花冤枉钱、白浪费”。因此,适当地为孩子选择一些棋类、思维训练、车模等益智科技类兴趣班,会成为他们成人后的一笔无形财富。
建议二:让报班“回归理性”。目前,社会上各种类型的培训班林林总总,数不胜数,很多家长在给孩子选择兴趣班时往往受周围家长的影响而失去了“理性”。因此,家长在给孩子选择兴趣班时,更多的要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不但要让孩子学得一技之长,也要注重对孩子的沟通能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创造力的有意识培养。
建议三:让孩子“乐在其中”。兴趣班作为一项课外活动,本就不应以学习成绩为主要目的,但一些家长在给孩子作出选择后,都希望孩子能够通过××专业考试、能够参加××比赛、能够拿到××证书。这不仅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影响学习效果,也会给孩子身体健康带来困扰。应让孩子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会通过兴趣爱好,锻炼能力,释放压力。
建议四:培训机构避免夸大宣传。作为兴趣班培训机构,应该避免过分夸大的兴趣班的作用,使家长迷失在广告中。作为教育机构在制定升学加分、推优政策时,也应充分考虑政策对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影响。避免某一类兴趣班过热,而出现“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现象。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