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曾经的小升初,似乎就是“折磨”的代名词。一边是在劫难逃的无奈,一边是义无反顾的投入。
2014年起,重拳频出,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叫停19个重点大城市的招生乱象。各地严格实施公办小学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合理划定招生范围,有序确定入学对象,长期存在的“择校热”呈降温之势。
处于旋涡之中的北京,近年来力推旨在促进教育均衡的学区制、集团化办学、学区划片、对口直升为主要内容的升学办法,减少推优比例,缩减特长生招生人数。在今年的小升初工作中,北京市东城区探索优先发展初中就近登记入学机制,明确未来进入优质高中升学预期。2016年就读11所优先发展初中的新初一年级学生(24中与二中分校“留学班”除外),在同一学校连续三年学籍,通过中考并达到500分,符合当年升学条件的学生依据中考成绩和学生填报志愿,以校内选拔的方式有不低于70%的机会进入优质高中……种种改革,是否达到人们的预期?经历过小升初的人们,又是怎样看待这一变化的呢?
记者调查
赵俐(六年级学生王清元的家长):
今年孩子参加了东城区的派位,并派中了二中分校。在临近升学的一年里,我们心态还是比较平和的,孩子照常与同学聚会、游玩。
他没有参加第一轮派位。在第二轮的全区派位和第三轮的学区派位中,他都将二中分校作为第一志愿,同时他还报了一七一中、汇文中学、五中分校等。
由于东城区教育资源整体相对均衡,能选到优质初中最好。如果选到一般校,我们心理也比较平衡:一方面优质校名额分配均衡后,一般校有升入优质高中的预期;另一方面,教育集团、联盟的存在也使得一般校实力有较大提高。从小学期间在史家教育集团的感受来看,现在的融合还是很深度的,我对这种模式有信心。希望中学能给孩子搭建一个氛围和谐、注重素质、全面发展的平台,让他找到自我的兴趣和方向。
高岩(初一学生宋鹤的家长):
孩子去年到了海淀的一所北京市示范学校。一年下来,我感觉很满意。由于同学都比较突出,给孩子带来了比较大的动力。这里每天都有体育锻炼,也比较注重素质开发、全面发展。但感觉划片入校还是有一些问题的。听亲戚说,有的孩子去了一般校,不是很理想,产生一些苦恼。初中阶段是孩子易产生叛逆的阶段,孩子不愿意听家长的,会在同伴中寻找认同。好孩子不一定能带动后进的孩子,反而会被拽下去。如果不是就近入学,我可能还会鼓励孩子通过考特长生的方式选择好学校。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