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宁夏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东莞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阳泉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盘锦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开学前为孩子“收收心” 提前调整作息习惯
2010-08-30
作者:新闻晚报
关注掌上高考
  中国教育在线主编小语:2010年小升初 幼升小轰轰烈烈地过去了,查看>>小升初全攻略 >>小升初招生政策>>小升初招生信息 >>特长生家长必备 >>小升初特长信息 >>小升初面试 >>小升初升学衔接 >>幼升小必备手册 >>小学招生简章 >>幼小衔接,备战2011。暑期即将结束,暑期教育热点仍然备受关注,欢迎查看>>暑期专题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学在即,欢迎查看>>新小学生入学指导专题,并加入eol家长QQ群交流:家庭教育109842050,小升初家长群118460659,幼升小家长群113948932。

限制上网游戏时间 提前调整作息习惯

  开学前为孩子“收收心”

  暑假即将结束,散漫的假期生活和紧张的学习生活进行对接,会让许多学生难以适应。

  对此,趁着开学还有几天时间,习惯了晚睡晚起、对着电脑和电视的“沙发土豆”们可以提前调整生活规律,用更好的状态迎接新学期。

  小学:整理书包整理心情

  “放假一个月不到,我就已经期待着新学期了,每一次返校日都好开心。 ”开学要升三年级的星元小朋友还在墙上贴上了开学倒计时的即时贴,等待着新学期的来临。对于年幼的孩子们来说,暑假虽然是属于他们尽情玩乐的日子,却也掺杂着些许寂寞。

  近期,各中小学陆续安排最后一次返校日领书,对正处在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领新书是一件非常兴奋的事情。 “前不久在网上,我就跟其他几位家长团购了不少开学用品,包书纸、文具、饭盒……很齐全。 ”闸北区蕃瓜弄小学一位姓梁的学生家长告诉记者:“彩色的包书纸让小孩很有兴趣翻开新的教科书,他也非常积极跟着我们一起包包书,理理书包。 ”“有形”的文具用品可以激发孩子对于新学期的期待,而“无形”的心理准备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必须的。  >>新小学生入学指导

  初中:家长看管数码产品

  即将开学,不少家长也开始纷纷行动,纠正孩子在假期中“无限畅游”的情况,让孩子从轻松的假期中调整过来。小胜的妈妈把小胜的笔记本电脑锁了起来,不在她规定时间内,小胜没有机会上网玩游戏或看网络小说。现在,小胜每天只有晚上两个小时的上网时间。同时,小胜妈妈还规定他“每天要预习新的功课”,否则他的PSP也将被“没收”。

  开学临近,初中生小程发现暑期的作息完全不能让他很好地开始新的学习生活,最近,他开始给自己安排新的作息。早晨睡到8点,一日三餐正常,尽量不睡午觉,多看书少玩电脑,10点半之前睡觉。虽然比起开学正常的作息,如此安排还是稍显轻松,但经过逐渐调整,可以让孩子慢慢将生物钟拨回正常,以更好的精神面貌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更多小学要闻

  高中:温故知新避免赶作业

  每到假期末尾,也是许多学生的“疯狂作业周”,没有做完的各科暑假作业都要在这几天内悉数搞定。有不少学生为了交差,四处寻找暑期作业答案,以求将本子上的空白全都填满了事。

  “与其浪费时间去把卷子抄满答案,还不如自己认真做几套卷子。 ”华师大二附中的小王在暑假期间将大部分时间放在了社会实践上,落下不少作业没做。但他却将暑假作业作为他开学前收心过渡的法宝。

  小王说:“认真做作业,可以帮助我很快回到平时学习的状态,也可以温习已经遗忘了的知识点,在做作业中,把它们活用起来。 ”与其在作业本上“龙飞凤舞”,不如认真做题温故知新。写作业也可以帮助学生,更为有效地度过开学前的“缓冲期”。

  专家:收心不是“收骨头”

  开学前几天,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既开心又“难熬”:开心的是可以回到学校和同学见面,“难熬”则是因为家长总喜欢给孩子定下很多目标,实施各种措施帮孩子“收心”。对此,浦东新区心理教研员韩老师表示,新学期开始前,家长、老师给孩子“收心”应该分步走,如果突然给他们过多的压力,容易导致孩子情绪低落,更有甚者可能出现抵触情绪,对开学产生恐惧心理。

  “开学前,家长和学生一起‘调时差’,将睡觉和起床时间逐渐前移,恢复正常的作息制度。 ”韩老师介绍,在开学前,以适当的方式把孩子的心理状态调整到学习上来是有必要的,但不要制造过多压力,要给孩子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

  值得家长注意的是,不要对孩子说 “开学了,收骨头”之类警告的话,而是应该鼓励孩子给好朋友打个电话,谈谈心,聊聊新学年打算,缓解一下紧张情绪。   >>更多家庭教育热点内容

  此外,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制定新学年学习计划,自己则不妨制定近期充电计划,和孩子一起学习,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觉得“不仅我一个人在学习,我并不孤独”。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16-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