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课后服务工作纳入民生补短板项目,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解决职工家长后顾之忧。”日前召开的福建两会上,小学阶段推行学校主导型课后服务成为不少人大代表关注点。
据了解,职工低龄就学子女下课时间与职工下班时间不一致,产生学生监管“真空时段”,引发接送、管护与职工正常上下班矛盾。为缓解这一矛盾,福建省泉州石狮、洛江等地试点在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受到职工家长欢迎,被职工称为“四点半课堂”。其特点为:利用学校既有校舍又有教职员工等资源,聘请部分专业教师在校内开展课后服务工作,不但学生可以获得课后延时服务,安全系数高,而且受益学生面广,能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推行课后服务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学校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许多学校出于增加学校运营成本、加大教师工作量以及安全责任等方面的顾虑,没有开展课后服务。”福建省人大代表叶馨说,目前这些模式,教师参与积极性较难调动、经费保障欠缺。
福建省人大代表丁文清建议,由教育部门牵头,财政、人社、工会等部门配合,出台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规范性文件,推进小学阶段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落实政策,保障经费。此外,要突出学校主导作用,发挥学校课后服务主阵地作用;与科协、少年宫、社会机构等单位联合,将科普设施、少年宫活动项目、社会机构培训项目等引入校园。
“学校主导能够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是一种普惠性服务,其受益面远远超越其它模式。”叶馨也表示,要发挥学校课后服务主阵地作用,建立健全学校主导、其他社会组织配合的课后服务机制。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