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载,在清远,中小学生中午就餐及放学后近两个小时无人看管的问题,仍然是许多年轻父母的心病。目前各学校周边“托管班”遍地开花,也说明“托管班”确实是社会所需。由于缺乏相关职能部门对这些托管机构进行有力的监管,导致目前托管机构虽多如牛毛,但真正让家长们放得下心的却少之又少,家长们对此无可奈何。
据了解,全市大部分民办“托管班”都没有在工商部门注册,不具有任何法人资格。这样的后果是,“托管班”随时可能“人去楼空”,一旦孩子在托管期间出了问题,家长很难找到责任人。同时,民办“托管班”大多位于学校附近居民小区,绝大部分是选择租用旧楼房,条件很简陋,房屋内的环境卫生条件较差,厨房、食品的卫生程度无法保障,房屋本身也存在安全隐患。提供课后作业辅导是“托管班”吸引家长眼球的一大亮点,但笔者发现,不少民办“托管班”老师不具备合法的教师从业资格。
对于大数年轻的父母来说,“托管班”真是解决了他们的大问题,但对其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家长们也是既充满担心又无可奈何。毕竟托管机构都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什么手续都没有,要出了事麻烦就大了。
民间“托管班”应由哪个部门来规范?“托管班”的卫生条件谁来保障?在托管期间孩子出现问题该如何追究?由于这种民间“托管班”一直处于半公开状态,而且又都隐藏于民宅中,所以监管部门很难对其实施监管。因此,目前对“托管班”的监管基本上还是处于无序状态。
“托管班”确实是社会所需,但如何给民间“托管班”一个正规、合法的身份,并将其纳入正常的监督管理渠道,目前是教育部门、学生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更是相关职能部门需要认真加以考虑的问题。
托管机构集吃、住、学习辅导等为一体,涉及工商、教育、公安、消防、卫生、物价、税务、街道和社区等部门、单位,因此,笔者认为,解决“托管班”乱象,不仅要依靠学校,全社会特别是相关职能部门都应积极参与到管理中来,对“托管班”进行真正到位的监管。
一方面,政府应因势利导制定相关规范性文件,将民办“托管班”纳入规范管理。另一方面,有关方面还应建立相应的长效监督管理机制,让条件好、有实力的托管机构脱颖而出,使家长们放心地将孩子交给托管机构。
除此之外,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因地因校制定适宜方案,本着自愿参与的原则,不以赢利为目的,以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为前提,允许学校组织有偿课后托管班。如学校可联合社会办学机构或社区开设延长班,开展体育、美术、舞蹈、手工等特长、兴趣的培养和学习,达到学校、社区共管共教的育人目的。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