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教育永远是家庭中的重中之重。“幼升小”“学区房”“快乐教育”还是“精英教育”……这是无数父母面临的问题,那种纠结与抗争,让人一言难尽。正如热播电视剧《虎妈猫爸》中,“虎妈”毕胜男对女儿罗茜茜说的,“你的人生,我的战争”。
“虎妈”与“猫爸”的战争
毕胜男这位“虎妈”就像一面镜子,让电视前的不少观众看到了自己:她把没写完作业的女儿从床上拽起来,坚持必须写完才能睡觉;尽管老师说罗茜茜的手指不够长,她仍坚持让女儿学钢琴;早晨她用绳子绑着不情愿起床的女儿去晨练……有观众感叹:“简直与我的生活神同步。”
“虎妈”这一传神称谓的风靡,要归功于一位美籍华裔母亲——蔡美儿。2011年,这位耶鲁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因为出版了自己的育儿经《虎妈战歌》,而被舆论推上了风口浪尖。蔡美儿在书中描述了自己苛刻的教育方式,她为两个女儿制定了禁止在外面过夜、禁止参加玩伴聚会、禁止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禁止任何一门功课的成绩低于“A”等10项家规,自称“采用咒骂、威胁、贿赂、利诱等种种高压手段,要求孩子沿着父母为其选择的道路努力”。比如,大女儿在一次乘法速算测试中得了第二名,蔡美儿便每晚让女儿做20张试卷,每张试卷100道速算题,自己在一旁掐着秒表计时。一周强化训练后,女儿次次速算测试都稳拿第一。7岁的小女儿因为一首钢琴曲弹不好,蔡美儿就要求她从晚饭后一直练习到夜里,中间不许喝水、不许上厕所。
也是那一年,在飞往新加坡的航班上,《虎妈猫爸》的制片人黄澜看到报纸上关于“虎妈”蔡美儿的报道,越看越觉得感触深。“我原本属羊,有了孩子以后,就变成了老虎。上下班都是跑着,回家全忙孩子。等孩子考卷一拿来,我就仰天虎啸。这样的虎妈,我当得心安理得,因为我觉得全中国的妈妈都是这样的。”黄澜对《环球人物》记者说。
的确,那些“凶悍”的中国式教育情节并不陌生,几乎每天都在中国的家庭里上演着。苗女士就是一位把教育当成战争来打的妈妈。对于她来说,培养儿子成材是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孩子3岁时,苗女士就开始让他学习小提琴,每天练习半小时,从未间断,考级、参加比赛,也从没有落下过。学习更是抓得很紧,不但有日常学习,还要看各种课外书、背诵《论语》,等等。她和儿子目标一致:上清华。为了这个目标,每个假期,孩子都会严格执行作息表:6点半起床,7点跑步,7点半早饭,8点读英语(课程),8点半做数学作业,9点做语文作业……孩子有时候也觉得委屈,但从来不敢说。苗女士的决心丝毫不打折扣:“现在竞争压力这么大,孩子要想脱颖而出,就要努力。”现在,苗女士又有了新的烦恼,为了让儿子上更好的初中,她正在考虑是不是要花高价买一套学区房。
值得一提的是,在妈妈们纷纷成为“老虎”的同时,爸爸们却在家里扮演着提倡快乐教育的“猫爸”角色。电视剧中,“猫爸”罗素走的是温暖路线,充当家庭的润滑剂、灭火器,但在“虎妈”的高压政策下难免忍气吞声,甚至做出妥协。
每每看到罗素受的窝囊气,陈先生都会无奈地说:“我简直是感同身受呀。”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还是一个快乐的人?陈先生主观上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但现实却未必能如他的愿。他的儿子今年5岁了,眼看到了入学的年龄。为了不让儿子输在起跑线上,妻子为孩子报名参加了各种学习班,提前进入了“备战状态”。陈先生起初并不赞同妻子所谓“提前预热”的做法,但考虑到妻子的苦心还是答应下来。没多久,妻子又开始为儿子增加了课外作业,并每天监督儿子完成。他只有眼睁睁看着儿子离快乐越来越远。“和一个固执强硬的‘虎妈’比起来,我这个‘猫爸’永远都是弱者。”
“虎妈”=灾难
在参加家长会时,黄澜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来的大部分是妈妈,认真听讲做笔记,小部分的爸爸在看手机。社会压力之下,女人变成了焦虑的‘虎妈’,男人变成躲避的‘猫爸’。”
一份关于亲子调查的报道显示,当问到“当小孩犯错时,父母扮演什么角色”时,有42.8%的家庭是妈妈唱白脸、爸爸唱红脸;37.3%的家庭是妈妈唱红脸、爸爸唱白脸。
那到底是什么塑造了“虎妈”“猫爸”?有教育专家分析:首先,女性细致、敏感的性格特点,使得妈妈在家庭中更多地承担起照顾和教育子女的责任。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身负重任的妈妈容易精神紧张,甚至焦虑不安,这些负面情绪就成为在教育上“用力过猛”的重要原因。
其次,越来越多的女性在职场中有着出色的表现,果敢、干练和刚毅的作风为她们赢来事业上的成功,当回归家庭时,她们很容易将这种强势的作风用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对孩子发号施令,让孩子无条件服从。而对于父亲而言,由于忙工作,陪伴孩子的时间有限,因此对孩子产生愧疚和亏欠之情,与孩子相处时反而会采取更加温和宽容的态度,算是对孩子的一种补偿。
一位“虎妈”对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灾难!”尹建莉斩钉截铁地说。她从事教育研究多年,并根据自身经验写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两本教子手记。“这是虚荣心作祟下的急功近利。只能获得表面的、暂时的东西,却给孩子造成了长久的伤害。事实上,很多孩子在这样的教育下痛不欲生。”尹建莉向《环球人物》记者讲述了一个前来做咨询的真实案例。
小真是一所重点大学三年级的学生。从中学开始,她就是老师、同学眼里标准的好学生。不仅成绩优秀,还十分听话乖巧。自从考入重点大学后,小真的生活开始发生了变化。读大一时,她患上了严重的甲亢,不得不休学。经过手术治疗,一年后,小真重新回到学校,可问题还没有结束。升入大三后,小真开始暴饮暴食,体重在短时间内猛增。没过多久,她又得了厌食症,迅速地暴瘦下来。就这样反复多次,最终导致小真无法正常上课,再度休学。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小真有一位“虎妈”。这位母亲对女儿有着近乎完美的要求:学习成绩自然不必说,哪怕考试中有一点点失误,等待小真的都是极其严厉的批评;外貌上同样要求严格,读大学后的小真稍稍长胖了一些,她就立刻要求女儿必须减肥到规定体重,还训斥说:“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体重都控制不了,还能指望他什么?!”衣着打扮方面,小真也要听从妈妈的安排,买什么款式的衣服,搭配哪双鞋子、包包等等。
“这位母亲对女儿有着超强的控制欲,不给孩子的生命留有一点点空档。在这样长年累月的严苛教育下,小真已经把自己小小的能量消耗殆尽,再也支撑不起母亲对她的任何要求与期望。” 说这话时,尹建莉带着些无奈和惋惜。
从教育角度出发,尹建莉并不赞同“虎妈猫爸”这种家庭教育模式。“父母刻意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会把孩子搞得很分裂,不但无法达到教育效果,还容易导致孩子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夫妻双方要有统一的教育价值观。前提是这种统一的价值观必须是健康的。如果双方都采取劣质的教育方式,那么对孩子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