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宁夏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东莞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阳泉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盘锦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奥数与小升初挂钩 "奥数热"降温需动真格
2011-06-01
关注掌上高考

重要内容>>家长呼吁小升初禁考奥数 校长表示也很无奈
    >>奥数课贵家长热情不减 奥赛教育仍难取消 
    >>小升初名校招生 学生赶场 奥数依然很重要 
    >>小学生忙着赶场"奥赛" 名校敲门砖太沉重
    >>小升初招生拒看奥数证书 学习习惯成关注点  
    >>小升初繁衍出奥数经济 奥数培训怪圈剖析
    >>专家建议均衡教育 为“奥数热”降温    
    >>调查:奥数弊大于利 近七成公众支持改革  
    ……更多查看>>小升初专栏   >>奥数专栏

  六一节,孩子们的节日。按照《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但是现在的孩子,尤其是面临“小升初”的小学生们,却很难享受节日时光。奥数成了不少孩子们学习之外的额外“负担”。

  接受本网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不少孩子学习奥数并非提高数学成绩,其背后是“小升初”以及中高考制度。家长不按孩子兴趣盲目地选择奥数班,并非真正地培养人才,而是增加孩子的学习负担。“全民奥数”的教育现状应当叫停。

  “奥数热”愈演愈烈 家长因择校压力选择“占坑班”

  2001年,教育部曾下过相关禁令,不许奥数和升学挂钩。但十年来,奥数成绩依然是很多重点中学选拔学生的重要标准,“奥数热”愈演愈烈,虽然2010年底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规范和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其中奥赛获全国奖不再有保送资格,但仍然没有给小学“奥数热”降温。

  奥数比赛像是在跑接力,各种奥数培训班让家长目不暇接,很多孩子从小学二年级就开始上奥数班,为将来“小升初”能进入重点中学而努力学习。虽然有关部门和网友一直呼吁给孩子减负,但面临“小升初”的孩子却很难轻松地度过小学生活,其中奥数课程给孩子带来了很大压力。

  “小园虽然通过死记硬背数学公式能够跟上奥数班的学习进度,但是一点也不爱学,根本没兴趣。而且,奥数班跟小园在学校学的数学课完全脱节。”正在北京读小学四年级的小园的妈妈程女士对人民网记者说,因为孩子没有兴趣,一学期要2000多元的学费不菲,在孩子学习一学期之后,终止了奥数辅导班。

  与程女士不同,李女士用“不敢不上”来形容自己的处境。目前,李女士的儿子,在北京实验二小读三年级的小东(化名)正在上奥数“占坑班”。奥数“占坑班”,顾名思义,就是小学生通过上奥数班占重点初中的名额。李女士说,“这个班就是小东想上的重点初中的在校老师办的,只有上了这个班,才有机会上进入这所重点中学。”小东从三年级就开始参加奥数辅导到六年级“小升初”,要上三年奥数“占坑班”,不仅加大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给家长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

  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分析,“奥数热”根源有两个方面,一是现在义务教育资源严重不均衡,中小学校际间的办学质量差异较大,导致了严重的择校热,为了让孩子能够进入一个更好的学校,家长就必须让孩子多学一些,奥数又恰恰是很多学校选拔学生的重要成绩指标;另一方面,对于很多家长来讲,学习奥数并非提高孩子的数学成绩,其背后是“小升初”以及中高考制度。

  改革或取消奥数课程 奥数不应与升学挂钩

  近日,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接受来自广州、惠州的小记者采访时,建议取消奥数课程。汪洋说,“不能片面说奥数没有积极作用,那些愿意当数学家的孩子,就可以让他们选择学。很多孩子并没有兴趣,只是为了考试加分去学奥数,对此,我是坚决反对的。”据了解,有关专家认为,只有5%的智力超常儿童适合学奥数。

  公众对现在的奥数现状普遍不满。今年2月,有媒体对11050名公众进行的在线调查显示,83.6%的公众支持改革或取消奥数。

  正在国际关系学院读大四的袁同学回忆说,“小学时上过两年奥数班,感觉对考大学以及现在的学习没有多大帮助,只是增加学习负担,简直可以说是 ‘毒瘤’。”

  “奥数本来是促进孩子学习,提高素质的课程,但现在变成了‘全民奥数’,很多孩子在奥数上花了大把精力,却没有取得好效果。”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贾老师告诉记者,“奥数不应该跟升学挂钩,应该进行改革。”

  作为一个8岁孩子的家长,北京化工大学招生办主任赵静说,“由于奥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小升初’的择校,很多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孩子也不得不去学习奥数,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学了奥数,可能就没时间学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最终导致的就是影响了个性发展。”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