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中,“小皮球”在学校闯了祸,“已经两次踢坏了学校的玻璃”。反贪局局长侯亮平奇怪,“小皮球”为什么要在教学楼踢球而不去操场?“小皮球”的回答是“队长不让上” 。“小皮球”在队里只是个替补队员没有上场的机会,而且这个替补的身份也是花了15元买来的:给队长10元、副队长5元。
戏里的“小皮球”在学校的生存方式更加“赤裸裸”,但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故事却更加生动和令人深思,“我们总是希望孩子看到通过辛苦努力获得成功是那条最正确的路,但是他们却选择了最省力气的‘拿好处交换’的那条路。”吴女士说。
一旦这种思维方式形成,很多事情就可能变了味道。
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的专家李玫瑾曾经这样说过,孩子的教育问题说到底是成人社会的问题。
家住北京回龙观的田先生是一个三年级孩子的家长,他的孩子今年顺利当上了班干部。在为女儿庆祝的时候,田先生心里总有一点小别扭。原来田先生女儿所在班级的班干部基本都是老师指派的,并不是同学选出来的,而大多数班干部的家长都是家委会的成员,“家委会本身事情比较多,给孩子一个班干部,算是一种补偿吧!”
家长用自己的付出换孩子的前程,老师用孩子的前程换家长的付出。成年人之间的这种把戏在孩子面前上演,孩子自然会看得明明白白。
“你记我的名字我也记你的名字”,权力是用来彼此伤害的
其实,“小皮球”和吴女士的儿子是类似的,他们都是用钱或者“好处”去换取对自己有利的机会。而“小皮球”的队长则是用权来换取利益。
在学校里,老师对于孩子来说则象征着绝对的权力。
璇子是一个小学二年级女生,非常喜欢画画,她的画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后来,老师建议璇子到校外跟专业人士学绘画。璇子向父母转达后,她父母以为老师是因为看重女儿的天分才建议她找校外老师深造的,所以,他们进行了一番考察之后,选定了一个。
没想到,自此之后,璇子在学校再也没有得到过美术老师的表扬了。
后来璇子的父母从别的家长那里获悉,这位美术老师给璇子推荐的辅导老师就是她自己的丈夫。
璇子的美术老师跟丈夫本是大学同学,都学美术,毕业后女方进了小学成了璇子的美术老师,男方自己当老板做起了培训。最初两人还为生源着急,后来妻子发现只要对自己的学生稍加暗示,丈夫的培训就不会缺生源。
老师用权力压迫学生,学生也就学会了把权力作为手段。
五年级的文文最近很委屈,“组长每天都记我的名字,哪怕我只是扭头看了一眼其他同学,她也把我记上说我破坏纪律,我表现好的时候她一次也不记”。
文文是班干部,负责维持班里整体纪律,每天都要向班主任反映班级的整体情况。一次音乐课,文文所在组的小组长违反纪律被音乐老师批评了,文文如实告诉了班主任。从此之后,这个小组长记录的组长日记里几乎都是文文的“违纪”问题。
成人拥有了权力如果不能很好把控将可能迷失自己,甚至走向犯罪。孩子的世界里如果没有正确的引领,权力可能会变成互相伤害。“时间久了孩子们会价值观混乱,消逝人的精神。”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说。
社会风气变化不可怕,影响孩子的是微环境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