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宁夏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东莞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阳泉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盘锦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小而美与寄宿制 马云错了吗?
2019-06-18
中国青年报
作者:陆建国
关注掌上高考

作为马云乡村寄宿制学校计划全国首批5所试点学校之一,浙江省淳安县梓桐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搬入了新宿舍。视觉中国供图 

  这两年,关于小而美学校的理念,点燃了一些基层学校的创建热情。

  去年年初,马云对于乡村小规模学校的一些观点,曾引发关于小而美与寄宿制学校的观念之争。随后,一篇题为《乡村学校:马云的狂妄PK杨东平的忧虑》的文章刷爆自媒体。文中提及,马云认为贫困乡村100人以下的学校很难办好,主张推动乡村小规模学校撤并进程;杨东平则认为乡村学校撤并教训多多,小校小班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高质量教育的同义语。

  毋庸讳言,前些年,乡村学校的大规模撤并,的确有失误之处,但就整体而言,从城市化进程加快、乡村空心化加剧的现实角度考量,也自有其合理性。杨东平教授的观点,站在纯粹教育的角度,充满人文关怀,小而美的办学理念,确也代表着一种发展趋势。马云则站在现实的角度,从资源配置优化及其合理性出发,表达了对于当下中国乡村教育的务实思考。说到底,两者是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在现阶段中国教育语境下的必然冲突,可其着眼点,都是在为中国乡村教育寻找更好的出路,并无本质矛盾,不是非此即彼。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认同杨东平教授的小而美理念,但是,身为一名欠发达地区的基层教育工作者,我则认为马云的寄宿制学校构想,当下更具现实意义。

  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从生产力发展角度看,中国的城市化趋势不可逆转,千千万万星罗棋布的自然村落,除了少数几类,区位比较优势明显、自然人文资源丰富,在长周期内,具备发展二产、三产优良条件的村庄之外,其他大部分村落,必然随着农民批量进城而逐步萎缩。这一变化,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生产力布局的调整变化,引发生产要素的进退留转,劳动力自会转移跟进,而这,必将带来相当一部分乡村的空心化问题,于是,置身于这一历史进程之中的乡村学校,不可能独善其身。

  从资源供给角度看,中国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较大,发达地区财力充沛,教育投入充足,教育供给相对充分。但是,在很多欠发达地区,教育支出已经是地方财政不能承受之重。对于面广量大的乡村小规模学校而言,建成类似范家小学那样的小而美,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师资力量配置上,很多地方政府同样心有余而力不足,至少现阶段,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脱离实际奢谈理想,都是空中楼阁。

  从社会需求层面看,由于大多乡村学校不具备寄宿条件,相当数量的农民家庭,只好父亲外出打工母亲在家留守。留守母亲除了农活之外,一般就近打点零工,在收入方面只相当于半个劳动力。一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社会劳动力的充分释放,另一方面,也制约了家庭收入的提高。而这,正是很多农村父母为了外出打工,选择将孩子送到民办中小学的原因,因为民办学校可以寄宿。要知道,义务教育阶段相对于公办学校免费上学,民办学校一年仅学费起码1万元以上,九年下来,单单学费一项,这些家庭就要增加十万元左右教育支出。

  是的,单纯从教育角度考量,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特别是童年少年时代,父母的陪伴参与不可替代,寄宿制学校让孩子过早脱离父母,对其成长会有所影响。这是常识,杨东平教授懂,马云也懂。可是,于当下中国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而言,这是更为宏大的社会问题,超出了教育所能解决的范畴。再者,换个角度来看,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父母单亲看护或爷爷奶奶照料,囿于其自身文化水平所限,除了亲情陪伴,于学业发展及身心成长,他们能做的十分有限。很多现实案例告诉我们,爷爷奶奶隔辈看护,有时反而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消极影响,还不如学校寄宿。而且,寄宿制学校的利弊,学界并没有确定结论,英国著名的公学,为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品格,就将寄宿制作为重要传统一直坚持。从英国公学的实践来看,寄宿学校一样可以小而美,且从教育效度来看,更有值得探究之处。

  对于马云的100人以下小规模学校一律撤并的观点,笔者认为有些绝对化,其寄宿制学校构想,则具有现实合理性。公办学校寄宿制,既能解决外出农民的后顾之忧,又减轻其家庭负担,一举两得。而且,在统筹兼顾合理规划的前提下,撤并一些贫困乡村、空心村的小规模学校,以退为进,整合资源,用于建设更为干净整洁美丽的寄宿制学校,通过软硬件的改善提升,留住优质师资,更有利于为农村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对于像冰花男孩那样的乡村留守儿童,在寄宿制学校,有专业老师的呵护,同龄孩子的陪伴,规范有序的集体生活,相信对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利大于弊。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钱江晚报 2018-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