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政府出台了《城乡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全面启动成都城乡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未来3年,成都市、县两级财政将投入近40亿资金,从“人、财、物”三个方面高标准优化配备教育资源,确定了动态调整教师编制、提升教师素质、提升技术装备、改造教室光环境、改造学校运动场、统一并提高城乡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等六大举措,其中多项指标达到“全国一流,西部第一”水平。此举将进一步改善城乡中小学办学条件,加快提升全域成都教育均衡化、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
夯实城乡中小学均衡基础,新起点高位求进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存在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农村教育相对薄弱的现象。2004年,成都实施了以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为标志的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通过统筹推进教育发展规划、办学条件、师资配置、经费投入、教育质量和评估标准的城乡一体化,较大程度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成都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励中介绍,从2004年到2007年,市、县两级财政共投入14.5亿元,新建、改扩建农村中小学校410多所,覆盖了214个乡镇,近60万农村学生受益。标准化建设整体提高了农村学校的校舍标准,农村初中、小学人均校舍面积分别达到12.9平方米和6.1平方米,完善了教学设备设施,改善了办学条件,实现了城乡教育资源在硬件上的一体配置,在“5.12地震”中标准化学校无一所倒塌,学校建设质量经受住了检验。经过多年努力,成都城乡教育差距显著缩小,成都成为全国首个部、省、市共建的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
2011年,成都出台了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15年,率先在中西部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到2020年,率先在中西部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在前不久召开的成都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上,市委明确提出了“领先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发展取向。新形势下,为加快提升全域成都教育均衡化、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为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提供教育支撑和人才保障,这次又出台了《方案》,该《方案》充分体现了“稳中快进,领先发展”的工作基调,从配置教育资源的“人、财、物”三个关键环节,制定了具体的措施,实施标准化提升工程,全面促进城乡中小学软、硬件高位均衡。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