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
日前,有网友曝出一组据称系学生出游给老师打伞的照片,称“现在的老师也真是牛了”,“小学生为老师辛苦打伞,女子表情全程霸气”还被顶上微博热门话题榜。上海宝山区教育局回应称:照片中的师生来自宝山区顾村中心校,这名老师平时与学生关系非常好,事发时是学生主动为老师打伞,目前当事老师已经作了检讨。(5月6日《新闻晨报》)
理解
莫用成人心态解读
仅从被曝光的照片上看,女教师戴着墨镜挥着折叠扇,无论坐着走着,都有一位10岁左右的小学男生为其打着遮阳伞,确实有些“霸气十足”。但如果仔细想想,这种情况只有两种可能,一是老师有意“命令”学生这样做,然这样有悖师德的老师毕竟是极少数。而从照片上看,小男生不但“服务周到”,而且看不出有任何不情愿。这就是第二种可能的表现,是基于关系亲密之下的主动所为。
这与现实中下级官员给上级领导打伞,完全就不是一种心态,更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对孩子的这种纯真做强加性负面解读。老师没有拒绝小男生的撑伞,既是对孩子自尊心的一种保护,也是对师生亲密关系的一种呵护。用社会甚至官场上那些不良生态去衡量小学生给女教师的“撑伞”,不只是玷污了童真,给本不纯洁的社会空气无疑又撒下一把尘土。
朱永华
批评
有心机不是好事
这是一面反映校园生态、师生关系的多棱镜。这些年在一些学校,孩子被当成道具使用已屡见不鲜。比如在什么庆典仪式上,为了等候领导冗长的讲话,孩子们或在隆冬寒风中冻得缩成一团,或在骄阳烈日下晒得汗流浃背,甚至被雨水浇得浑身湿透。
尤难让人释怀的是,在教师心安理得享受打伞的另一面,学生还将打伞当成成就感,在打伞中享受优越感。本该稚气天真的孩子,打伞成了能事,也与家教有关。当家长一次次给孩子面授机宜,教会孩子怎么讨老师欢心,带着孩子给老师送礼,请老师多多关照,学生把打伞当成成就,在所难免。让孩子能真正像孩子一样生活、学习、成长,或许是最重要的。
奚旭初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