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很多学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创客活动,但实施情况却不一,老师们对待创客教育的态度也有不同。周茂华通过与其他学校联合举办创客活动或与教师交流发现,一些教师对创客教育的态度并不积极。“他们首先会问,我做创客教育有什么好处?算不算工作量?”周茂华说。职称评审、工作量考核等制度不配套,老师不愿在学科之外投入精力。创客教育横跨多种学科,对教师备课的要求更高。因为缺乏激励制度,愿意投入业余时间参与创客教育的教师并不多。
据周茂华了解,深圳一些学校会通过引进企业的方式解决创客教育师资问题,“前期可以这样做,但创客教育纵深推进,还是需要一批校园内的老师行动起来,去研究、开发相关课程,在各个学科引入创客文化,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周茂华认为,在解决师资问题上,校外资源是补充而不是主体,不能本末倒置,最重要的还是从校内根据学科挖掘师资,进行培训和引导,“老师的潜能是巨大的,每个学科都可以找到与创客教育的结合。”
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创客教育教师刘焱锋认为校园创客教育中的师资问题比较棘手。他告诉记者,师资力量不足、水平不高,可能会导致政府投入的资金只是用来买设备放在实验室,效果有限的同时还造成资源浪费。在刘焱锋看来,创客教育的深入推进,需要内外因素共同发力,“外”主要是机制,如教师的激励、考核制度、创客专家资源库的建立等,“内”则是老师自身的动力。他认为某种程度上,内因是关键。
“创客教育涉猎的内容不仅包括机器人,还包括物联网、硬件、生物医疗等,很多知识中小学老师是没办法解决的。
深圳第二实验学校老师吴兆斌介绍,从现有实践来看,中小学创客教育主要分三个阶段:一是带领学生发现身边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方案;二是通过动手实践,将创意制作成物品;三是产品化。“目前更多的学校做到了第一阶段,但在第二阶段因为受到师资、经费等问题的制约,在推动上有难度。”吴兆斌表示,这个问题不解决,会影响创客教育的深入推进。
吴良辉表示,师资问题确实是目前制约深圳校园创客教育最大的难点。他透露,针对这种情况,市教科院今年将启动相关调研,深入学校一线了解教师们对创客教育师资建设有何需求、需要哪些配套政策等,之后会制定出台深圳中小学创客教育师资建设相关指南,该指南也会成为相关部门制定决策的重要参考。
创客课程深度开发迫在眉睫
在日前由深圳市教科院和市二高联合主办的“中小学创客教育课程深度开发”高端论坛上,多位一线校园创客教师指出,课程也是目前影响创客教育深入开展的一大难题,深度开发创客教育相关课程迫在眉睫。“学校到底要开设多少创客课程,这些课程是否科学、系统,有多少课时拿出来做创客教育,学科课程是否渗入创客教育……创客作品、创新性思维、动手能力等,这些都是需要从课程中去生成的。没有课程,就没有了根基。”周茂华说。
据吴良辉介绍,目前深圳学校创客课程比较丰富,数量也较多。记者了解到,比如在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目前已开发超过80多个大大小小的项目可供选择。开设了开源硬件、创新项目研究实践等4个创客选修课供高一学生进行选修,每个学生必须从中选择一门学习,学校的创客空间向所有学生开放。那些对创新动手感兴趣的学生还可以选择进入社团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在深圳市实验学校高中部,高一、高二学生不但要必修3D打印等科技创新相关课程,还有“无人机”“VR虚拟现实”“机器人”等前沿科技课程可选修等。
周茂华表示,现在很多学校都会关注并开展机器人、无人机、3D打印等创客教育和活动,他认为学校开展这些前沿科技相关的教育值得鼓励,但最怕流于形式,“深入学习需要有系统、深度的课程,如果只是买来几个套件带学生们玩,对学生创新思维、动手能力等并不会有实质的帮助。创客教育应该更多面、多层次,面向更多的可能性。”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教授项华表示,除了开展创客课程,如何在学科课程中引入、融入创客文化理念、创客教育,也很重要,需要系统研究和推进。吴良辉、周茂华对此观点也颇为赞同。“创客教育和现有学校学科课程怎么较好地和谐地结合,在学校更好地落地,这都需要对课程进行深度开发。”吴良辉说。
周茂华则表示,创客课程与学科课程并不是割裂的,创客教育也并不仅仅是科技老师的事情,更多老师应该参与其中,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找到方向、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动手能力等,“老师的积极性被激发后,优质的课程就会随之而来。”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