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宁夏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东莞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阳泉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盘锦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要想上小学先交计生证?
2014-07-02
关注掌上高考

  有计生人员到小学报名现场办公 省教育厅:禁止计生挂钩入学

  眼下,广东有不少家长正为自己年满六周岁的孩子无法报名上学而发愁,而这仅仅因为一纸计生证明。近两个月,全省各地的城区小学陆续进行了新生入学的登记预报名,调查发现,21个地级市中至少有13个继续实行计生与入学挂钩,比例超过六成。甚至有地区出现计生部门工作人员到小学报名现场办公的情况。

  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昨日作客广东民声热线·行风评议面对面活动。有调查显示,广东六成以上地市实行计生与入学挂钩,要入学必须提供计生证明。对此,罗伟其表示,省教育厅明确禁止将两者挂钩,但这个问题并不是靠教育厅一个部门就能解决。他介绍,广东今年高考省外一本高校招生计划有所增加,但增幅不大,明年会继续向教育部争取招生计划向广东倾斜。

  焦点一 禁止新生入学与计生证明挂钩

  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表示,省教育厅统一要求不能把计生证明跟入学挂钩,但是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读公办学校由各市制定相关政策,实行“一市一策”,各市的情况不一样。“珠三角地区的外来务工人员非常多,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要入读公办学校压力非常大,计生证明是把计划生育的要求放到了积分里面,可能会存在这种情况。”

  本地户籍新生入学与计生证明挂钩是否允许?“这也是不允许的,我们的规定是入学跟计生证明不能挂钩,这很明确。”罗伟其说。

  教育厅相关部门负责人也介绍,义务教育法有相关规定,我国实行义务教育是所有的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义务教育,接受义务教育是我们所有适龄儿童的权利和义务。省教育厅去年也接到一些投诉,反映一些地方把新生入学跟计生证明捆绑在一起,教育厅就在8月份下发紧急通知,明确禁止两者挂钩。“全省可能有一半以上的市都有挂钩的规定,作为教育部门,我们的立场一贯都是这样的,我们不允许新生入学与计生证明挂钩。”他说。

  罗伟其表示,省教育厅接下来要联合计生部门,对全省的类似情况进行调研和梳理。“有一些情况教育厅做得了主,有一些教育厅做不了主,教育厅贯彻的是义务教育法,计生证明贯彻的是计划生育法。”

  不过,罗伟其强调,如果发现人为设置入学门槛进行寻租腐败的情况,省教育厅会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手软。

  对此,民生热线评论员张斌认为,入学挂钩涉及到很大的群体,建议由教育部门跟计生部门联合牵头来解决,出台指导性的意见。“不能把家长的惩罚转嫁到孩子上,是否可以采取其他手段来遵循计生的国策呢?”

  焦点二 继续争取招生计划向粤倾斜

  广东今年高考人数再创新高,招生计划是否有所增加?罗伟其表示,考生增加一定比例后,一本录取比例相应增加。但他也强调,广东一本招生计划的增加,很大部分是调结构调出来的。今年,广东工业大学和广州医科大学整体进入一本招生,深圳大学和广州大学部分专业进入一本招生。

  罗伟其说,从可比的角度来看,教育部对广东给予了支持,但省外高校招生计划增幅不大,广东会继续要求国家能根据广东一本录取率偏低的情况,对广东给予支持和关注。

  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即将卸任,该校所采取的基于高考的综合评价自主招生方式是否会有所改变?罗伟其表示,这个招生方案不仅是南方科大,而是广东省教育厅与南方科大共同提出实行,“不会因朱清时校长离任而影响政策执行,还要加以完善。”

  记者获悉,广东采取这一招生方式探索的学校数量已达到8所,还会不断扩大试点。罗伟其说,理想状态是统一考试、学校自主录取,但现在还做不到,要在国家统一政策领导下进行探索。

  他还说,广东高校毕业生今年就业率与去年同期相比差别不大,截至6月30日,就业签约率达到71%,意向签约率达到86%。

  焦点三 粤流动人口义务教育生398万人

  截至2013年底,官方数据显示,广州流动人口有837万,常住人口832万,非户籍人口数量已经超过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受到外界关注。

  罗伟其介绍,广东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义务教育压力最大的一个省,全省流动人口在非户籍接受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达到398万人,“任何一个省的政策在广东都是行不通的”。


  他说,广东一直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政策,会逐步提高外来人员子女就读公办学校的比例,现在每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义务教育的人数以每年25万~30万人的速度在递增,而且80%集中在珠三角地区。“现在入读公办学校的比例超过一半。”

  罗伟其说,珠三角地区要新建学校,新增学位土地的压力很大,很多很好的学校根本没有200米的跑道。“所以现在首先解决他们有书读,能不能读更好的书,不是单靠教育部门能够解决的。”

  记者获悉,广州12个区域都制定了当地来穗子女随迁人员的政策,通过积分入学以及来穗年限来解决到穗就读义务教育的政策细则。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