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宁夏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东莞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阳泉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盘锦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北京东城小升初特长生开考 科技类最激烈(组图)
2016-05-23
新京报
关注掌上高考

北京东城小升初特长生开考 科技类最激烈(组图)

  5月21日,考生正在东直门中学考场备考区候场,等待参加东城区初中入学特长生考查。

北京东城小升初特长生开考 科技类最激烈(组图)

  5月21日,东直门中学考场,考生参加2016年东城区初中入学体育特长生考查。唐晨摄

  本周末,东城区将进行小升初特长生考试,共2994名报名学生分赴13个考区参加测试。

  今年也被称作小升初特长生考试竞争最激烈的一年,东城区的招生计划从去年的840人削减到今年的380人,整体报录比约为7.8∶1。

  【安排】

  分时段考试避免匆忙“赶考”

  21日,东城区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该区共有2994人报名参加小升初考试,按照380人的计划计算,报录比约为7.8∶1。其中,招收体育类特长生115人,报名945人次;艺术类特长生208人,报名1361人次;科技类特长生57人,报名688人次。从东城区整体来看,科技类招录比为12∶1,体育类招录比为8∶1,艺术类招录比为6.5∶1。

  今年东城区依然延续了去年统一网络报名、统一考试的做法。在考查安排上,为方便学生就近参加考查,东城区在每个学区分别设置了1-2个考查地点,全区共13个,不过游泳、足球特色项目独立设置考查地点。

  据东城区教委介绍,今年凡具有体育、艺术、科技特长的,不设“门槛”,在网上报名的学生都有资格参加特长生考查,每个学生可报两个志愿,可以是同一个项目报两所学校,也可以是一所学校报两个项目。

  为减少学生和家长的等待时间,避免出现瞬时家长学生拥堵,13个考点均按照考区划分考场,以小时为单位划分时段,学生按时间进入相应考点参加考查即可。而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也可避免出现匆忙“赶考”的情况。

  据了解,特长生测试成绩将在5月23日公布,东城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网上将公示考查通过的学生名单,学生可在网上查询考查结果,公示期不少于5日。

  【考查】

  9考官流水“作业”完成打分

  据了解,东城区的小升初特长生考查的考官们是统一从东城区专家库中随机抽取,包括区内乃至全市的教师或专家。同时还会由区教委统一组建并派遣“考查组”、“监督组”,完成特长生入学考查工作。

  东直门中学校长薛丽霞介绍,今年的特长生考查有统一规范,例如器乐的考查需具有规范的演奏技巧,熟练的识谱和视奏能力,能完整演奏作品,具备较好的音乐表现力。

  创新实践类考查,则是由9个“考官”共同组成,共分为三组流水作业,最后他们打分共同构成一个学生的成绩。

  至于体育特长生考试则为统一测试,人工记录成绩。据了解,今年东城区体育特长生考查内容统一分为身体素质和专项两部分,总分100分,其中身体素质得分占30%,即30分,包括50米跑、立定跳远、掷实心球三个项目,所有报名学生必考;专项技术技能占70%,即70分,内容根据传统项目学校所招收特长生的项目而定。

  不过,东城区教委要求,体育项目考试中的身体素质评定得分须达到该部分总分的60%以上,专项评定得分须达到该部分总分的90%以上。

  【现场】

  15分钟考完创新科技实践

  昨日上午9时许,史家小学学生李乐涵走出东直门中学创新科技实践类项目的考场,算上排队时间,他共用了一个小时。

  他说,考试共分三个环节,第一个是介绍科技特长,他的特长是航模,他还展示了自己的作品。第二个环节是回答两个“专业”问题,分别是航模分几个部分和制作航模所用材料。

  “都不太难”,李乐涵说,最后一个环节是试飞航模,“模型是课上做出来的”,之后考试结束了,总共约15分钟。

  薛丽霞介绍,今年报考东直门中学的特长生共有300余名,招生计划则仅有31名。除创新实践类外还有三个项目,报名情况分别为:管弦乐报名171名,招生16名;篮球报名18名,招生8名;田径报名57名,招生3名;创新实践类报名81名,招生4名。

  由此可见,该校竞争最激烈的项目为创新实践,招录比为20∶1,田径的竞争激烈程度也不逊色,为19∶1,管弦乐为10∶1,最好考的是篮球,招录比2∶1。

  “报名少了几十个,计划少了一半多”,薛丽霞说,今年的31个名额比去年少了40个,竞争已达到“白热化”。

  不过,她认为这也促使家长和学生进行理性思考,也能确保选拔出的学生的确出色,“现在通过测试能以特长生身份完成小升初的,说明特长的确过硬”,薛丽霞说。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