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宁夏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东莞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阳泉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盘锦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北京小升初特长生竞争加剧 录取结果5月23日起开始公布
2016-05-23
北京日报
关注掌上高考

  原标题:“小升初”特长生竞争加剧个别校科技特长生“20选1”录取结果今起开始公布

  上周末(5月21日、5月22日),全市“小升初”特长生进行测试。2016年,部分区划分了不同考区并按照不同时段来考查学生,没有出现往年家长带着孩子赶场报名的慌乱场面,但由于总体招生比例下降,2016年“小升初”特长生竞争更为激烈,一些学校的科技特长生需要“20选1”。

  东城特长生名额比2015年少一半

  2016年,东城区划分了不同考区并按照不同时段来考查学生,因而没有出现家长和孩子们背着琴、抱着科技作品赶场的热闹场面。不过,随着“小升初特长生招生比例下降至5%”要求的实施,2016年“小升初”特长生的竞争格外激烈。

  据东城区教委介绍,2016年该区“小升初”特长生计划招生380人,比2015年的840人减少了一半多。其中,招收艺术类特长生208人、体育类特长生115人、科技类特长生57人。到上周末为止,该区共有2994人报考,其中体育945人次、艺术1361人次、科技688人次。

  具体到东直门中学。报考该校的特长生共有300余名,招生计划却只有31个名额。其中,管弦乐报名171人,招生16人;篮球报名18人,招生8人;田径报名57人,招生3人;创新实践类报名81人,招生4人。不难看出,该校竞争最激烈的是科技特长生,需要“20选1”。当然,田径的竞争激烈程度也不逊色,为“19选1”;管弦乐为“10选1”;最好考的要数篮球,为“2选1”。

  “零门槛”报名引争议

  2016年,本市“小升初”特长生招生依旧延续“零门槛”,不看证书、不看成绩,各区也对学校下发了相关要求。不过,在实际的报名和测试中,这“零门槛”却引发了一些争议。

  对此,有学校老师表示,“零门槛”的意思是给那些真正有爱好、有特长却又没参加过各类杯赛的孩子一次机会,让他们有更好的平台发展,“碰运气”的一定很难达成愿望。

  录取结果可网上查询

  据了解,为使特长生考查更为公平、规范,部分区针对科技、体育和艺术三大类项目设立了统一的考查标准,学校只是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招收项目。

  东城区教委统一组建并派遣“考查组”、“监督组”,完成特长生入学考查工作,其考查标准有统一规范。例如,器乐的考查需要孩子具有规范的演奏技巧,熟练的识谱和视奏能力,能完整演奏作品,具备较好的音乐表现力。体育特长生考查内容分为身体素质和专项两部分,总分为100分,其中身体素质得分占30%,专项技术技能得分占70%。

  朝阳区统一组建了考官团,每个考场设3名考官,按考查内容分别填写评分表,并在评分表上签字。考生以3名考官打分的平均分作为现场考查成绩,各招生校以由高到低的顺序确定学校拟录取名单。

  5月23日起,各区招生考试中心将陆续公示考查通过的“小升初”特长生名单,学生和家长可在网上查询考查结果。公示期不少于5日。

  马上就访

  特长生比例还会降吗?

  2016年本市“小升初”特长生招生数量大幅减少,引发家长猜测:2017年其招生比例是否会继续降低,或者这一入学方式干脆被取消?从市教委获悉:2017年本市会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实施,具体政策尚不明朗。

  根据教育部2014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地到2016年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招收特长生的学校所招收的特长生比例应降到5%以内。没有特长生招生方式的地方不再增设该方式。2015年,本市“小升初”特长生招收比例已降至5%,但这个比例是全市特长生的5%,其中不排除城区多、郊区少的现象。2016年,本市每个区的招生比例都要降至5%以内。

  招生比例下降的趋势令家长们议论纷纷。有人认为应该取消这种入学方式,因为每所学校的招生标准不尽相同,普通家长很难把握,容易让少数人钻择校的空子;同时,富余出来的名额还可以用于大派位,普惠更多学生。另有一些家长认为,目前特长生比例已经降到最低,不能再减了,应该为那些真正有特长的孩子留条好出路。

  对此,东直门中学校长薛丽霞直言,从学校文化建设的角度来看,“小升初”特长生应该适度保留。在她看来,无论艺术、科技还是体育都应该先普及起来,然后再追求精、尖,在特长生招生方面不能“一刀切”,应该为那些兴趣、爱好突出的孩子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从而鼓励孩子学有所长、学有特色。(贾晓燕)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