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宁夏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东莞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阳泉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盘锦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翠微小学校长许培军:诗词吟诵,育心养性
2016-07-01
欧洲时报
关注掌上高考
   6月29日,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的2016年中法知名小学校长论坛上,来自北京翠微小学的校长许培军阐述了“诗教”理论并接受了欧洲时报专访。

  巴黎学区主任克鲁德·米什莱读后赞赏说,“许女士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以及西方文学的造诣令我钦佩。法中两国都是文化大国,拥有世界上最悠久的历史文学。重视文学教育,这也是法国教育的特色之一。希望能够在我们的中文教育上借鉴许女士的探索成果。”

  中西“诗教”各有特色

  许培军在采访中表示,通过中国的悠久历史我们可以得知——人的成长和教育与诗歌的关系之密切。中国历史上堪称“诗教”国家,孔夫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应该说它除了对于个人而言传递微妙感受、抒发性灵之外,还在规范伦理、教化人心、慰籍人心方面,起到与西方宗教类似的作用。诗教导了中国人一种人生观,如何看待宇宙、世界、自然、生活的价值观念,由此而生出的一种仁爱、悲悯情怀。所以在中国人的心灵深处,诗的位置是举足轻重的。

  她在提到中西方在“诗教”方面的共同点时表示,希腊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教育计划,首先提到的就是“诗教”,它对应于人生的童年阶段形象思维异常活跃,而诗教恰巧能寓教于乐。英国诗人雪莱则满腔热情地高歌:诗歌是最美好、最幸福的灵魂对最幸福、最美妙的时刻的记载。英国培根也惊叹:诗歌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因为它能振奋起人的精神。可见无论东西方的教育如何不同,但诗教对人精神的影响,其观点是一致的。

  许培军认为,虽然诗人的生命早已消逝,但他们创作的诗歌仍旧光芒万丈,在人们的精神世界熠熠生辉。

  “诗教”的重要性

  中国的诗歌有别于西方诸多国家,其古典诗词穿越了三千年的时空隧道,从“行吟泽畔”的屈原,到“吟诗作赋北窗里”的李白、“歌吟终日如狂叟”的白居易,再到“得听清吟,至绝眠餐”的蒲松龄、“吟罢低眉无写处”的鲁迅,中国古诗文之生命,是伴随着吟诵之传统流向和润泽人心的。

  吟诵是根据汉语的特点、古文的气韵、诗词格律而进行的,它作为我国传统的诵读古诗文特有的方式,依字行腔,依义行调,由内而外,中正平和,而又潇洒自由,养成君子之风,体现着大雅君子风范。

  她说,中国著名学者辛意云先生曾多次强调:“吟诵是情感教育,是美育。人是有理性、有感性的,教育也要有理性、有感性,这样的人才完整,这样的教育才完整。让孩子们用吟诵表达自己的情感,打开了自己的声音、身体、表情,这一点太重要了。”

  诗歌吟诵教会了中国人一种生活观念,使他们对大自然寄予无限深情,并用一种艺术的眼光看待人生。吟诵它,则情飞扬,人灵秀,志高昂。因此在中国,诗词的诵读和积累逐渐成为诸多家庭,各所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翠微小学的“诗教”

  许培军介绍说,翠微小学很久以来就注重古今中外经典诵读和积累,晨曦沐浴校园的时候,唐诗宋词,《三字经》、《弟子规》等诵读声便不绝于耳,声情并茂,情趣盎然。

  为了让翠微小学的师生细水长流地获得系统的经典积累,经过一线骨干教师、国学专家,以及部分家长的努力,我们用了大约两年的时间,反复磋商、不断增补删改,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从而呈现了这本可以随身携带的小读本。它贯穿小学六年的学习,是翠微小学校本课程建设和课外诵读积累的重要补充。

  她认为,在孩子记忆的黄金时段,让孩子进行文质兼美的经典积累吟诵,修身养性,厚实积淀,学以致用,富有美德、美性、美行、美言。登上高耸的大山,能借景抒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面对和煦的春风,能脱口而出“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表达自己一份独特的心情,能直抒胸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许培军强调说,诗词教育是人生关键期极有眼光的精神投资,它受时空限制,往往“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个店”;它需要细水长流,渐进地逐日积累,而非一蹴而就;它需要因材施教,富有层次,要求各异,而非一刀切;它需要顺应孩子的特性,采用多种喜闻乐见的方式,而非强逼硬灌;它需要穿越时代,学以致用,表达对现实生活和自然的种种感受,而非照本宣科。

  ”吟诵诗词文赋,吟诵着中国人顺应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之美的人生智慧,吟诵着中国人对和平生活的永恒祈求,在历史岁月中从容达观的心态”,她表示。

  据悉,翠微小学金帆艺术团还将参加于6月30日在巴黎香榭丽舍剧院举办的《幸福的梦想,快乐的成长》演出。1956年建校的北京翠微小学地处中国北京长安街西延长线的繁华地段,是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现代化示范校。目前一校五址,有126个班,学生5000多人,教职工348人。近年来,该校极其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尤其是其中的诗教。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