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附小百年校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2年-1966年)
关键词:勤俭办学 全面发展
1952年到1966年,在这14年的时间里,随着国家社会主义的发展,清华附小逐渐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具有一流教学水平的教师队伍,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德智体美的教学体系,在教育教学和基本建设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国家输送了一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他们现在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栋梁。可以说,这一阶段是清华附小自正式建校以来蓬勃发展的14年。
中小学分离更名为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1952年8月,为适应教育改革院系调整新形势,清华大学成志学校中学部和小学部分离,成志学校小学部则更名为清华大学附设小学,顾蔚云担任校长。1960年,中小学分别更名为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和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一直延续至今。
60年代清华附小校门
顾蔚云校长
1952-1973,顾蔚云任清华附小校长。她担任清华附小校长21年,将一生奉献给了祖国的基础教育事业,为学校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顾蔚云校长终身未婚,以校为家,爱生如子。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变学校招生政策,力排众议坚持教职工子弟全部招收。顾校长这种一视同仁的博爱精神使广大在校学生都感受到学校的关怀与温暖。
建国初期,新中国正处在百废待兴的时期,办学非常艰难。学校响应国家提出勤俭建国、厉行节约的号召。清华大学建筑系师生帮助附小测量土地,制定发展规划和设计校舍图纸。暑期基建施工,顾校长亲自带领全体教师参加义务劳动,还为设计施工的教职工烧开水,为他们做好后勤服务;在教学上,顾校长带领全体教师自作教具,冬天为学生生炉子。在顾校长的带领下,附小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出了一批全面发展的骨干教师。
顾蔚云校长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