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宁夏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东莞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阳泉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盘锦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2012小升初语文考试中诗歌鉴赏题型解析
2012-05-08
关注掌上高考

  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第一、诗歌的形象

  1、诗歌的形象表现为对意象、意境、象征和隐喻等的解读。

  2、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3、意象:诗中表现诗人情思意趣的感性对象----构建形象的主要因素。

  4、意境:诗人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完美融合的产物。

  第二、诗歌的语言

  1、语音上:音乐之美。

  2、语义上:精炼、形象、情意之美。

  3、语法上:语序颠倒,词语错位,语句跳跃、成分省略等造成特殊的艺术效果。

  4、语言风格和意义性:清新自然、明白晓畅、深沉委婉、热情奔放、直朴清纯、典雅文丽、轻灵飘逸;表层义、深层义(语境义、特殊义)

  第三、诗歌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

  1、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直抒胸臆、委婉含蓄、欲扬先抑、照应、象征、衬托、比兴、联想和想象。

  2、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修辞方法及典故。

  3、直接抒情: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画龙点睛。

  4、间接抒情: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怀古咏史、即事感怀。

  二、分析法

  第一、形象分析法

  形象即意象,是作者在诗中选取的熔铸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故应注意诗中选取的事物。

  第二、语言分析法

  重点理解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有象征意义的词、用典等。如: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间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意象: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

  感情语言:独、飘渺、恨、寂寞、冷

  象征语言:拣尽寒枝不肯栖

  意境:孤独、凄凉但又有坚定的信念。

  第三、表现手法分析法

  修辞、衬托、情景关系、对仗等。

  第四、意境分析法

  意境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主要和作家的风格有关。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