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变形班出现,家长观望
徐女士的担忧不无道理。据悉,近日来,已经停课一个多月的部分奥校悄然复课。
北京市教委叫停奥数培训之后,一些校外培训机构摘了奥数班的牌子,却打出了其他招牌,比如素质班、拓展班,实际上在这些班里授课的内容还是奥数培训题。因为他们仍旧看好奥数的培训前景,认为数学的基础将是学生今后学习中重要的部分,中国的家庭还是非常重视数学教育的。
这让徐女士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继续学吧,她觉得家长和孩子都不堪重负,放弃吧,又怕政策突然再发生调整变化。最后,她告诉记者:“还是牺牲孩子的玩耍休息时间,继续学奥数吧,多学点总没坏处。而且,现在学校的数学教育中融入了很多奥数知识,如果不额外进行学习,孩子在进入初中时就会很吃力。更何况,学好数学除了应试,对孩子将来的学习工作都是有好处的。”
像徐女士这样持观望心态的家长不在少数,他们的心情非常纠结:今后奥数成绩能否真的与升学脱钩?到底要不要给孩子报名?不少家长期望市教委等相关部门出台的禁止依据奥数升学、遏制择校、规范“小升初”的有关政策能够执行好,落实好。
根源在于教育资源不均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储朝辉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奥数现象的根源在于我国区域之间教育资源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严重缺乏。
“奥数本身不是妖魔鬼怪,但它之所以能够称霸一方,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升学竞争激烈,在没有建立一套科学公平评价标准的情况下,奥数无形中成了学校选拔学生的标尺。”储朝辉说,换言之,要想进入心仪的名校,学生必须拿出优秀的奥数成绩。而名校之所以将奥数成绩作为“准入门槛”,根本原因就在于名校太少而学生太多。
实际上,在1995-2011年,北京市教委的数次禁令并未真正实现奥数成绩与小升初脱钩,反而愈演愈烈。这次北京市教委虽然叫停了奥数,但储朝辉担心,在教育资源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严重缺乏的境况下,各名校为了招到所谓优质生源,会另起炉灶,重设标准。不难想像,在奥数失效的情况下,将会出现新的“替代品”:英语、作文、体育特长、艺术特长。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