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宁夏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东莞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阳泉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盘锦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小学生搞“研究”价值何在
2018-05-30
中国教育报
关注掌上高考

  小学生需不需要搞“研究”?怎样搞“研究”?通过“研究”能学到什么?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时代,对于学什么、怎么学、跟谁学这些问题,人们需要一次新的反思。这关系到学校教育的价值、方向和路径,涉及教学目标、过程和成果的判断,同时也是对到底发展学生什么能力、培养什么人等核心问题的追问。

  小学生是否应该搞“研究”?

  目前我国小学生的“研究”活动,多是指在教师或专家指导下,学生以小组形式,对某个真实问题或专题进行探究,是基于项目的深层次学习活动。在条件相对优越和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小学生的项目学习和“研究”正在发展成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小学生搞“研究”,既不是严谨意义上的研究,也不是凭兴趣做样子,而是重在创新学习与学习创新,重在发展高阶认知和思维能力。

  我认为小学生搞“研究”是值得倡导的,理由如下:

  首先,小学生搞“研究”是教育目标演进的要求,是对培养什么人问题的回应。人类教育教学内容与方式,随生产生活方式变化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学习口授信息—学习读写算知识和技能—大教学学习全部知识—学习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意义、学习的重心和教育的目标都在发展进化,目前知识的意义已从能够记忆和复述信息,转向能够发现和使用信息。小学教育的重心已由基础的读写算等文化技能获得,进阶为思考、加工、创造,以及清晰、有说服力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应用知识解决真实问题。

  其次,小学生搞“研究”有科学理论的支撑,是对教育规律的尊重。近30年来,科学家有关人是如何学习的、人脑是如何建构的等方面的研究取得很多突破,形成了一系列新的教育观点和原则,都直接指向深层学习和学习深层知识的问题。

  再其次,从政策导向层面看,小学生搞“研究”是世界各国新一轮“课堂革命”的重心,正在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杠杆”。英国、德国、芬兰、瑞典、澳洲、加拿大、以色列、日本、韩国和我国港台地区,其小学生项目学习、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学习都做得很好。我国小学生搞“研究”发端于课改,经历了一个起步、发展和深化的过程。小学生搞“研究”,既是我国课程改革大力推动教与学方式变革的核心要素,也是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已有成熟做法的具体行动。

  小学生“研究”活动重在培养什么能力?

  人类近现代对“学什么”有三个经典追问:19世纪追问“什么知识最有价值”,20世纪追问“谁的知识最有价值”,21世纪追问“什么知识最有力量”。那么,什么是最有力量的知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去年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应培养学生四个关键能力,即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我认为,这四个关键能力是对我国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反复强调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三维目标、综合素质的聚焦、提炼和精准表达,是核心素养的升级版,是教育目标和培养目标的重中之重。小学生搞“研究”的核心价值和作用就是通过深层学习支撑关键能力的发展,特别是要在基础教育阶段重点培养前三个能力。

  一是对高阶认知能力培养的作用。《意见》强调:“培养认知能力,引导学生具备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学会学习、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的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这里所说的认知能力应该归为高阶认知能力,单靠常规课堂以记忆为主的学习方式无法完成,而“研究”活动的影响空间则很大。学生在“研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够培养深度思考能力,提出假设能够培养逻辑推理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够培养信息加工能力,撰写方案、报告以及说明、交流、答辩、展示等环节能够培养交流、表达、分析、综合能力,持久探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创制作品等过程能够培养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是对合作能力培养的作用。《意见》指出:“培养合作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过集体生活,学会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遵守、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学生“研究”活动对合作能力培养作用明显,因为这种学术共同体一般是自组织形式,自主管理、自我指导、自我认知是其基本要素;合作探究中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案的制定、组织分工调度、资源的选取、报告的撰写、展示交流等,都要在民主协商、团队会商和不断说服妥协中进行;学生在“研究”活动中进行信息检索、调查访谈,要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对法律、道德、规范需要有较深入的感知体验。

  三是对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意见》提出:“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养成创新人格,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尝试、创新创造。”创新能力作为“超级素养”,单靠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应用等学习活动是培养不出来的,而在“研究”活动中,学生参与真实而有意义的问题探究,效仿专家做课题或项目研究,不但要进行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创新性思维活动,而且还要组织知识、加工信息、提取信息,进而进行要素联结和结构化思考,这些活动能有效促进创新人格建立、深层动机提升和元认知发展,能为创新能力培养提供真实情境和完整形态。

  小学生“研究”活动应怎样开展?

  组织小学生“研究”活动,在精准定位的基础上,要重点把握好目标、选题、过程和指导。

  一是在目标上要把握层次和匹配度。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低年级学生“研究”活动可以观察、记录、描述、收集类“研究”为主,就具体现象、事物、问题切入,观察记述关键内容和要素。中年级学生“研究”活动可以调查、分析、说明、信息加工类为主,重在理解知识、技能简单应用、分析事物要素及结构。高年级学生“研究”活动可以统计、实验、模式建构、功能设计、信息输出类为主,重在综合、评价、创制。实际操作中,考虑学生能力发展阶段、认知技能、思维水平的交错性等情况,适当调整分层分类指导框架。

  二是选题要讲求结构和关联度。与关键领域和关键能力相对应,主要关注四个主题:生活技能发展领域——设置身边事物探究,深层目标是学会生活,对周围事物建构自己的认知、理解和初始概念,对原有猜测、假设、问题进行修剪和校正。这方面是学生成长、发展、进阶的窗口。学术技能发展领域——设置功课深化拓展探究,深层目标是强化知识结构、概念建立、原理通透层面能力的发展,也是深层学习和思维发展的关键一环,这些能力能为学生终身学习、有效学习、高效学习提供直接支持。社会情感、情绪技能发展领域——设置社会参与服务探究,深层目标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这既能夯实立德树人的基础,也能切中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核心。职业技能发展领域——设置志趣专长项目探究,深层目标是发掘潜能、发展志趣、自我指导、自主发展,因为有些小学生认知发展超前,会表现出较突出的潜能,较早对某一领域形成了特长或专长,那么他们就可以向着半专业、准专业水平发展。

  三是过程强调关键环节和要素。根据关键能力发展的需要,小学生“研究”活动要突出五个基本环节和要素:问题驱动,即从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始学习,这个问题被称为驱动问题。情境探究,即学生在一个真实的情境中对该问题展开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学习和应用各学科知识与技能。共同协作,即教师、同伴、家长、社区成员都可以参加协作性活动,共同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工具支持,即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脚手架,帮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提升能力。成果分享,即学生要通过探究创制解决问题的作品或制品,作为“研究”活动的学习成果,并用于公开分享。

  四是指导要对准关键能力发展点。中小学生做“研究”重在抓住其本质特征和价值,项目设计要直接指向知识应用的场景,引导学生理解真实世界的底层结构,构建基于项目研究的学习框架,深入挖掘学习的“脚本”和原型。指导要面向深层学习、深层知识和深层理解,引导学生通过积极建构、情境学习、社会交互、认知工具等,提升学习力、理解力、实践力、合作力、创新力、领导力。在指导策略方面,要注意选取简练、清晰、有效的具体方法,如实施前中后都可反复追问几个关键性问题:学习目标清晰吗?学习过程清晰吗?高阶认知技能发展了吗?这样学生的“研究”活动就会提高到一个更精准的层次。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