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一步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考虑
(一)夯实政府责任,固均衡发展之根
推动地方各级政府充分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长期性、动态性,不断巩固提高工作成果,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加公平、更加优质义务教育的迫切需求。一是加大投入,重点倾斜薄弱。依据义务教育法、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和义务教育事业发展需求,依法依规持续增加经费投入,满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真正把经费投入向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二是落实责任,啃下“硬骨头”。落实工作责任,解决当前义务教育发展中长期存在的老问题,百姓反映强烈的择校、大班额、学业负担重、豪华校建设等重点难点问题,花力气啃下“硬骨头”,推动各项政策措施实实在在落地,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三是强化督导,加大监管力度。紧紧抓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的“牛鼻子”,倒逼政府责任落实;在政府和主要负责人履行教育职责考核时,给予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成效足够权重;健全教育督导机构,增强督导部门权威,保障督导工作经费,公开问责督导结果,充分发挥督导作用。
(二)振兴乡村教育,补均衡发展之短
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始终把解决好农村教育问题作为均衡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大力推进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着眼教育发展需求,提前做好学校校舍、功能室、运动场、食堂、教师周转房等规划工作;依据省定标准,配齐配足图书、功能室、仪器设备及信息化装备;因地制宜,适当提高各项配置标准。二是加快农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建设。保留必要的村小和教学点,保障必要的办学条件,让乡村小规模学校小而优、小而美,让农村寄宿学校成为留守儿童的成长港湾、温馨家园。三是加强控辍保学工作。围绕辍学高发重点地区和重点学段,明确控辍保学工作的“时间表”,实施精准控辍,依法保障每位学生留得住、学得好,一个都不少。
(三)深化队伍改革,抓均衡发展之本
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和推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一是全面提升教师素养。按数量按结构补充农村教师,解决好城乡教师队伍失衡问题;创新教师培训模式,通过跟岗、顶岗、名师引领、线上线下等模式,增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激发教师热情,让教师自主发展、主动发展、创新发展,适应未来教育发展需要。二是突破教师管理制度。深入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推进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让教师资源动起来、活起来。在津补贴、周转房、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吸引骨干教师和优秀学校管理人员合理向农村地区、薄弱学校流动;创新教师编制管理,向农村小规模学校倾斜。三是增强教师获得感。落实好艰苦边远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依据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补助,做到越往基层、越往艰苦地区补助水平越高,同时在教师周转房、生活条件、职称评聘倾斜、相关荣誉等方面,为农村教师想更多办法,做更多实事,用政策拴心留人,让教师安心教书。
(四)推动内涵发展,创均衡发展之优
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整体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位学生,为每个学生公平地接受高质量教育、实现个性发展创造条件。一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育人为本,开齐开足开好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课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国防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加强课程教材建设,健全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构建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二是拓展优质均衡发展新格局。以优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指导,全面推进集团化办学、学区制改革、学校联盟、城乡结对等,向薄弱学校输入先进教育思想、办学理念、管理方式、优良师资和优秀文化,带动薄弱学校更好更快发展。三是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探索义务教育办学模式,推进现代学校管理、中小学校长职级制、考试评价制度等改革,改进和加强义务教育学校管理工作,加快推进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
注释:
1.2013-2016年,全国累计有1824个县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加上2017年的560个县,共计2384个。据民政部信息,因行政区划调整,已经通过国家认定的县数减少5个,目前实有2379个。
2.因行政区划调整,本年度监测复查对象实为1816个县。
3.含多次改扩建学校的重复统计。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