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宁夏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东莞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阳泉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盘锦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家庭教育:打破亲子间语言暴力的“玻璃墙”
2017-07-27
人民网
关注掌上高考

  语言冷暴力,言语嘲讽、故意忽视、躲避、冷漠、轻视、疏远和漠不关心等,是亲子关系的“黑洞”,儿童承受愈多来自父母的语言暴力,就愈容易表现出情绪低落、强烈的沮丧与低自尊等情绪反应,甚至产生攻击性和反社会行为。据台湾儿童权益联盟2016年的调查,有超过半数(51.2%)的父母,曾用恐吓的方式管教孩子。当父母情绪不佳时,儿童最容易成为迁怒的对象。

  父母的语言暴力,是父母控制或教导孩子的手段,是一种心理虐待或情绪伤害。即使是以爱的名义,即使是来自最亲近的父母,语言暴力也真实伤害着孩子的身心发展,致使其精神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伤害,给他们留下一辈子的烙印。许多成人回忆小时候爸妈的一句怒骂对自己的伤害,即使过了很久心还是很痛,甚至一辈子难忘。

  调整情绪语言,提升教养质量 

  情绪是一把双刃剑,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问题不在情绪本身,而在于其表达方法是否适当”;作家毕淑敏说“良好的心情是一种生产力”,会拓展个体认知和思维弹性、提升创造性。当儿童觉得不安全时,就会降低记忆和发现知识、获得习得乐趣的能力,常常对他人充满敌意或容易畏缩。要改善亲子关系、提升教养质量,父母首先要学会调整情绪语言。

  众所周知,无条件的爱,是亲子关系最好的黏合剂。父母有条件的、选择性的爱的表达,如“你要是考不好,妈妈就不要你了”,常常让孩子感觉焦虑,害怕父母不爱自己,于是会不断地讨好父母,在亲子互动中容易察言观色、犹豫不决,失去自我决断力。唯有绝对的、无条件的爱,如“考不好没有关系,这只是暂时的困难,妈妈会陪着你”,这样的爱才能让孩子有勇气尝试错误,有勇气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独立而行,探索未来。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父母和家才是温馨的,才能成为孩子最终的安全舒适区。

  诚如台湾著名学者洪兰教授所说,孩子是上天赐给父母最好的礼物,当父母愿意从孩子的角度来看事情时,亲子关系就亲密了。当父母尊重孩子的看法时,他的心房就打开了。当孩子全心全意爱父母时,养儿育女的辛劳才会变成甜蜜的人生回忆。

  情绪不是用来压制的,而是亲子关系重要的沟通途径。因此,父母应时常反省自己情绪状态,选择合适的言语来表达情绪,选择合适的方式来排解情绪。在亲子互动中,父母掌控着沟通的绝对权力,应谨慎反省自己的情绪状态,学习选择合适的情绪表达或反应方式,尤其要注意如何恰当地表达破坏力比较大的气愤等情绪。

  远离伤害的最好方法,就是控制怒火带来的破坏力。父母如果是工作带来的情绪不佳,应避免迁怒于孩子,冷静下来,力求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可以告诉孩子“妈妈最近工作压力有点大,心情不太好,但是跟你没有关系,可以让我安静一会儿吗?”如果是亲子互动中出现的不佳情绪,则要避免简单否定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比如“你又没有完成功课,妈妈感觉很不开心,因为我很担忧你的学业会逐渐落下,我想知道你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呢?如果有困难,说出来,妈妈陪伴你一起面对。”

  面对孩子的问题,父母选择理解和支持,从表达“我”的感受开始,而不是简单地发泄不满,孩子就不会简单地沉迷在各种情绪纠结中,才有可能在失败中真正学到经验。探索问题出现的原因,既避免了简单武断的批评引起的冲突,又为孩子示范了正确处理情绪的方式,引导孩子自己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相反,父母如一味忍耐,反倒让孩子在不清晰的亲子互动中模糊了必要的边界,要花更多时间来猜测父母的心思,以讨好或取悦父母,却不能解决问题。直到父母忍无可忍,以更爆炸性的生气方式来表达对孩子的错误的愤怒。父母张牙舞爪的情绪表达,让孩子感觉莫名其妙,无所适从,对父母产生恐惧,内心只想远离父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