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宁夏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东莞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阳泉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盘锦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易被忽视的“校园冷暴力”:心理创伤数十年难以愈合
2017-07-24
法制日报
关注掌上高考

  儿时被老师当众谩骂成人仍难释怀

  校园冷暴力是相对于武暴力而言,武暴力主要是肢体冲突,而冷暴力主要是语言暴力和对精神、心理的伤害,它带来的创伤往往数十年难以愈合。

  安徽某大学的应届生小俞告诉记者,上初中的时候,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老师在课堂上当着同学的面,用很多难听的话骂自己蠢,当时心里很难受,觉得自己是被老师抛弃的人。她一直觉得长大后的不自信与这段不愉快的经历有关。

  曾经历过校园冷暴力的受访者普遍认为,来自老师的冷暴力极其容易引起学生的效仿,引起群体冷暴力。而来自学生的冷暴力多体现为冷漠、孤立、嘲讽。尤其是在群体性冷暴力当中,往往有一个具有号召力的领头人,带领其他学生一起孤立、排挤某个学生。

  “小学是在外地念的,刚入学的时候,因为南方口音被同学嘲笑是‘南蛮子’,嬉笑着模仿我说话的样子。课间休息,女孩们成群结队地跳皮筋,却不肯带我一起玩,那段日子,每天被欺负得只能委屈着哭鼻子。”即使过去了十多年,步入职场的小邹还是难以释怀。

  据联合问卷网调查数据显示,受访者认为初中和高中阶段最容易发生校园冷暴力。讽刺、辱骂和嘲笑被认为是最常见的冷暴力形式。

  至于校园冷暴力对人的影响,受访者认为会在内心留下阴影、对他人失去信任、无法适应集体生活和团队合作、不利于形成健康正确的“三观”、影响学习成绩、加重青春期的孤独感和无助感、产生对社会的怨恨和甚至可能危及生命等。

  “冷暴力不是孩子气,也不是小打小闹,如果没能及时制止和干预,对学生造成的伤害很严重。”安徽省芝麻开门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张量说。长期遭受冷暴力会形成孤僻、极端的性格,严重的会引起心理疾病,出现人际交往障碍、人格发展不完善、抑郁等问题,还有可能会对实施冷暴力的同学进行报复,埋下严重的社会隐患。

  校内被排挤易与校外人员走到一起

  不少教育和心理研究的专家学者认为,冷暴力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从施暴者的角度来说,一方面,有些老师因为过于注重成绩,教育方法失当,加上个人性格急躁,对学生缺乏耐心,容易在面对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的学生时使用冷暴力。另一方面,随着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界限越来越模糊,很多孩子通过网络接触到很多不良信息,特别看重金钱、地位、家庭贫富,加上很多家长平时在孩子面前不注意言行举止,使得有些孩子喜欢冷落别人或用言语伤害别人。

  从受害者的角度来说,有的孩子性格比较内向,缺乏与家长和老师的沟通,易成为孤立的对象。而在遭到冷暴力对待的初期,很多孩子会向老师和家长发出“求助信号”,但没有得到重视和理睬,导致孩子处于孤立无助的状态,或是老师和家长只是简单过问,没有进行妥善处理,造成孩子遭到更严重的报复,长期会恶性循环,形成更为孤僻、内向、自卑的性格,甚至性格畸形。

  “在我所接触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很多孩子在犯罪初期都有一个相似的经历,就是被他人欺负、排挤。这样一来,这些孩子在学校就没有办法建立学习生活圈,只能诉诸于校外,跟社会不良人员走到一起,去寻找存在感,沾染恶习,从而走上犯罪道路,从‘受害者’转向了‘施暴者’的角色。”安徽省律协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姚炜耀说。

  “校园暴力案件暴露出学校在管理制度上的漏洞,寄宿制院校尤其明显。”多年从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人民检察院未检科科长杜学玉分析说,虽然学校宿舍配备有生活老师,但老师人手和精力有限,无法顾及每个学生,很多欺凌行为发生在熄灯之后,不易被发现。即使后期爆发出来,很多学校也缺乏规范的处置程序和手段。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