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负着沉重的课业负担,中小学生起得最早,和环卫工人一样‘披星戴月’。”说起孩子们的辛苦,内蒙古师范大学副校长郑福田委员十分痛心。减负喊了几十年,可是,老师减负家长补,校内减负校外补,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心理负担并未真正减下来。
减负事关千家万户,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根子在哪里?有没有减轻学生负担的好办法?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关注并热议这一话题。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是教育中屡禁不止的“老大难”问题
“放学了,我们打开书包写作业;放假了,我们背着书包去补课;开学了,我们的压力比山大……”这是很多中小学生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沉重的课业负担、频繁的考试竞赛、巨大的升学压力,使孩子们失去了快乐童年,“累”成了他们花季岁月里共同的叹息。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问题,是中国教育中最典型的‘老大难’,屡禁不止。”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代表认为,要想解决“老大难”问题,必须找到原因。
张志勇分析说,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有教育观扭曲等原因。教育被扭曲为升学考试、改变命运的工具,导致学校教育体系忽视德育、体育、美育;教育抢跑行为丧失了科学精神,导致学生兴趣下降、效率降低甚至厌学、辍学;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和学校教育彼此“失调”,让中小学生形成“价值冲突”。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也有一些地方党委政府政绩观的原因。”张志勇指出,当一些市、县地方党委政府把教育工作的兴奋点和着力点放在考试升学这个指挥棒上时,加班加点、重复教育就成为必然。
“导致负担过重的因素,还包括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必经选拔,方能享有,有选拔就有竞争。”郑福田表示,由于学生成绩是教师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教师有可能加压增负;家长心理普遍紧张,补课补习屡禁不止。
让人担忧的是,高负担并未带来高质量。“多年质量监测结果显示,从城市到乡村,中小学轻负担、高质量的情况不多见,高负担、低质量的情况却相当普遍,尤其是中小城市和县以下农村地区。”郑福田说。
必须综合施策,扭转“唯升学率”“唯考试分数”倾向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本质,是违背教育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直接动因是升学竞争和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痼疾,直接后果是损害师生身心健康,降低教育质量和品质。”郑福田说。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