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宁夏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东莞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阳泉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盘锦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弟子规》入教材有争议 如何让国学经典亲近现代儿童
2017-03-13
新京报
关注掌上高考

  近日,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强势“霸屏”,它唤起了家长及教育从业者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关注。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以幼儿、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

  那么,哪些是可以选入教材的经典读本?何种教学方式教授传统文化经典更易被孩子接受?现有的师资水平、课程体系、评价机制是否满足需求?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部分小学一探究竟。

  教材

  《弟子规》入教材有争议

  据了解,基础教育阶段传统文化课程体系的建设一直备受社会关注。此前,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课题组曾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出版了通用版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包含《弟子规》《论语》等17种标准教材。

  《弟子规》应不应该进入小学教材,多年来一直争论不断。首都师范大学幼教国培专家、学前教育兼职教授王立华认为:《弟子规》等读本与儿童生活相距甚远,也不合符现代文明规范,难以引起儿童兴趣。

  实践中,部分学校已注意到了“争议”部分,“由于古代圣贤往往站在统治者的立场说话,难免有封建礼教的思想及与现代文明冲突的观点,望家长及小读者加以分辨,剔除糟粕,取其精华”,在《国学小书院》系列图书前沿,编者就开宗明义地提醒家长。

  这套包含了《弟子规》、《论语》等在内的系列图书在丰台区不少小学被采用,除了国学小书院系列之外,一些学校还会使用北师大出版社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按年级涵盖了古诗、论语等不同内容。在使用过程中,一些学校的老师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对学习生活有指导意义的内容。

  同时,也有学校根据学生特点自编教材,如丰台五小就在学校自编的《小海燕悦读档案》中纳入了国学经典的相关内容。

  王立华表示,应根据不同学龄选择不同读本。幼儿园、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学习《声律启蒙》、《唐诗三百首》、《千家诗》等,小学高年级可以接触《诗经》、《论语》部分经典语段。总的来说,幼儿和小学阶段的教育以兴趣为主导,不要让他反感。

  形式

  校园铃声“背诵”唐诗宋词

  近日,记者走访芳城园小学,发现课间铃声被替代成了古诗词,这些铃声均来自于老师和学生的创作。

  芳城园小学科研主任赵雅臣告诉记者,“学校会给孩子推荐60首古诗,涵盖不同主题,每个主题下有6首古诗。当学生们听见自己录制的古诗出现在广播里,可有成就感了”,通过这个妙招,孩子们诵读的热情一下被激发了起来。为了营造诵读古诗词的氛围,学校还特意在楼道里辟出了“铃韵”专栏。

  记者了解到,在小学阶段的国学教育中,很多学校并没有仅仅局限在开设国学课、让孩子背诵国学经典这一层面,而是更多地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在各个学科融入国学经典和传统文化教育。不少学校在跨学科的资源整合和课程设置中,也都用足了心思。

  芳城园小学则将国学经典内容融入到中草药校本课程中,让不同年级段的孩子通过猜谜语、吟诗文、知典故,辅以参加植物园等社会实践活动,领悟传统文化精髓。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