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消息,北京市举办小规模幼儿园暂行规定将于今年5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规定中提出,各区县要引导小规模幼儿园办成普惠性幼儿园。
根据全国人大代表索连生的调研,北京市适龄入园儿童未来三年将达到54万人,超出目前全市幼儿园学位一倍左右。面对北京学位不足的“近渴”,小规模园能起多大作用?
在回龙观的自助幼儿园“幸福之家”,或许能够找出一些答案,家长自助、小规模办园,这个幼儿园已经做得风生水起。究竟“自助”能为孩子、家长和小规模园发展带来什么?这个模式能不能复制?听听自助幼儿园发起者之一、回龙观“最忙的义工”徐时医生怎么说。
家长分歧:月入2000的难与6000者对话
去年10月中旬,徐时参与自助幼儿园筹办。当时,发起自助园的“禾禾”(网名)已经操作了四五个月,说家长统一意见比较难。
记者:当时家长之间的分歧在哪儿?
徐时:我觉得根儿还是在思想文化差异和经济差异上。
思想文化方面,家长是本科生还是硕士生、博士生,这决定了家庭的思维模式、教育理念。有的家长教育理论说得一套一套,华德福理论、蒙氏教育什么的;而有的家长,自己的孩子能够学点简单的东西、过得快乐就好,根本不关注什么理论。
比起经济差异,思想上求同存异还是容易些的,教育理念说说就能懂。但收入水平说了也没用,月收入2000元的,一下拔高到6000元不可能。
记者:最后是怎么统一意见的?
徐时:这时候就得有一个主导者,我就要求家长们让我做主一段时间,把分歧先搁下。当时首先就是明确各个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因为这涉及到雇什么样的老师、租什么样的场地。有些家长的确因为价格原因放弃了。每月1600元,说实话,我也负担不起。所以现在我准备做第二个园,考虑经济实力差一些的家长,也会换个模式。
记者:第二个园打算怎么做?
徐时:我想做一个月费用在1000块钱的幼儿园。新做的这个园规模会小一些,至多20个孩子。现在有一个误区,认为“幸福之家”就等于“自助幼儿园”。其实,“幸福之家”和家长们最初商定的,由家长租赁场地、聘用园长、家长自主管理的模式已有不同,它只是自助园的模式之一。
自助园在哪儿都是可以做的,不局限。但是每一个地区都有各自的特点,生搬硬套肯定没戏。天通苑已经来过两拨人“取经”了,我希望他们再等一等,等模式再完善些、架构再稳固些,这样复制起来也省点事儿。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