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今年幼升小,最近加入了几个家长群。500人封顶的群,几乎都个个爆满。群里家长们七嘴八舌讨论着各个学校的招生时间,以及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教学质量。只要刷一下微信,这些微信群就会提醒你还有很多未读信息,需要你“戳一戳”那个小红点。
如果你潜伏在小升初的家长群里,确实需要具备更加强大的稳定的心理素质。朋友的孩子今年小升初,她加入了3个家长微信群,一有空闲,她就开始刷信息。小升初套路多,有的孩子家长只要听到哪所学校有考试,就想方设法让孩子参加。孩子们奔波在考试途中,家长们在群里互通有无,生怕错过任何一个通知电话,以至于对推销电话都会认真听完。朋友说,经常有家长在群里留言:自己错过了来电,打回去没人接,有没有人知道这个号码是哪个学校的电话啊?
偶尔,朋友也会回避一下群信息,“总盯着群里的消息,心脏受不了!”升学季还没到,家长们已经开始准备为孩子“决战”。
5月的家长群里,充满焦虑的气息。隔着手机屏幕,你似乎也能看到他们苦哈哈的脸。幼升小的家长,担心孩子上不了好小学;小升初的家长,想想自己已经为孩子“奋斗”了6年,如若跨不进理想的初中门槛,相当于前功尽弃。升学前的焦虑症,在这个5月已集中爆发。
上学、升学的焦虑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症候”,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季候性轮唱”。很多家长“眼光长远”,在考虑孩子上哪所小学的时候,还要考虑到这所小学对应的初中质量……有时候还真有些想不通:为了孩子的教育,家长这样“拼命”到底值不值?真的有必要这么焦虑吗?
我感觉,至少在幼升小方面,很多家长还是放大了自己的焦虑。我所住的小区对面是一所新建的公立小学,“校龄”仅三年。硬件看着很不错,软件方面,师资到底如何,一时也了解不透,只是感觉附近的小区都算中高档,这所小学也不会差太多吧!所以从它开始招生的那年起,我们就打算上这所离家最近的小学。
没有过分去挑剔学校,当然我也不会对孩子的教育大撒把。我不指望学校能给予他全部“好的学习习惯”,学校只是学习的一部分空间而已,家里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场所啊。我和爱人已经分好了工,我负责孩子的语文,爱人负责孩子的数学和英语。必要的课外班我也会让孩子上,但一定会控制课外班的数量,不让孩子感觉到他生活中的“下一站”永远都是课外班。不自由的教育环境里,不对抗,不依附,不迷信,顺势而为,我相信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安排。
这样盘算着,倒也不至于多么焦虑。我知道,焦虑的家长比我有远见,他们深信“父母的远见里,藏着孩子未来的样子”。网络上那些教育公号里,几乎都在告诫家长,“父母没有远虑,孩子必有近忧。”所以,他们一定要“好中求好”,没错,就是那个“最好”的学校,才能让家长吃上“定心丸”。“哦,我的孩子没有输在起跑线上。”可是,孩子这么多,“最好”的学校又有几所?
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是现实存在,这里面既有区域性的差异,也有校际差异,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很难满足人们的要求。再加上,阶层流动的通道在人们的感觉里越来越窄,想让孩子有一个好的未来的家长,又如何能不焦虑?
如果还用上一辈人常说的“儿孙自有儿孙福”来宽慰家长,你一定会被人鄙视为土得掉渣儿。看一看身边那些“父母焦虑症”比较严重的家庭吧,多数都是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庭,他们急切希望为孩子创造向上流动的机会,至少也要“继承”自己这一代拼搏而来的阶层和社会地位,而教育则是最值得他们信赖和依靠的投资方式。
还有一位要好的朋友,一家四口刚刚办了eb3移民,正在等“排期”,至少等七八年才可以正式办理移民手续。朋友说,移民出去之后,必须在雇主的工厂劳作一年,才可以“自行择业”。我追问,自行择业你能做什么?朋友笑笑,可以做代购啊。在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里,朋友也有一份说得过去的工作。我佩服他的勇气,也有些不理解他的选择。我开玩笑说,你这出国不是做劳工去了么?朋友很坦然,没办法,为了孩子,也只能牺牲我们这一代了。
有时候我会在想,“中国式家长”一生似乎只做两件事:前半生为孩子的教育,后半生为孩子的婚姻,如果再加上“半件事”——余生还得奉献给孩子的孩子。综合起来,中国式家长这一辈子其实只有一件事,为孩子奉献终生。这算不算是“中国式家长”的宿命呢?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