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当坏人父母不是惩罚者
当孩子做错事时,父母最重要的角色不是惩罚者,而是解惑者、引导者。在哭闹声中,父母需要放弃对孩子“冷静听话”的这些不切实际的期望,而是把每一次犯错当作一个学习的机会,教孩子如何面对错误?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如何就事论事解决问题?
在张秋看来,如果孩子情绪失控,最好的冷静法是陪伴,给他们一个拥抱,或者静静地坐下陪着,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和接纳。
只需三步安抚过后再沟通
张秋为大家推荐了一套帮助家长安抚孩子的方法:安抚情绪——陪伴接纳——沟通合作。
有时候,面对孩子的哭闹,家长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此时,要及时转移怒气,把关注点放在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自我感受上。比如,用“我要处理好这件事”取代“我的心情很糟糕”;用“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什么”取代“我还不信治不了你”。记得深呼吸,或者用凉水洗脸,如果条件允许,而你又比较喜欢独处,那么可以说:“妈妈/爸爸现在需要去冷静一下,暂时不要打扰我。”
在陪伴接纳阶段,可以不接纳孩子的行为,但需要接纳他的情绪。当孩子感到自己被理解,心情好一些时,才能做得更好。此时,家长可以说:“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我理解你……”或者“坐在妈妈怀里,会不会感觉好一些”等等。
沟通时,要在孩子的情绪彻底平复后进行,对于学前儿童,讲道理不要长篇大论,不要贴标签,简单、明确、清晰最好。比如让孩子换位思考,或者强调规则,或者告诉他们,家长希望他怎么做等等。(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魏雯)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