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准妈妈们,当宝宝还在肚子里时,就开始对他们进行“胎教”,比如放一些舒缓的音乐和优美的诗词朗诵给他们听,这样生下来的宝宝就会既聪明又可爱,而且语言基础好。正因为这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对宝宝进行“胎教”。
宝宝还未出生时,语言、画面上的一些美好的感受,可以通过母亲,反映给他们。
美国有位叫吉姆·特米里斯的学者,他说,一个母亲如果从孩子降生的那一天开始,每天抽出20分钟时间为孩子朗读的话,对孩子以后的发展会大有好处。为了验证他的观点,他为母亲们列举了一些适合给孩子阅读的书籍,比如莎士比亚的著作、《圣经》、林肯总统的演讲,等等。吉姆·特米里斯这里所提出的观点,其实就是要重视早期阅读。
“孩子那么早阅读,他(她)听(看)得懂吗?有效果吗?”这是很多人担心的问题。在我们眼里,刚刚出生的孩子,是什么都不懂的,他们只是睡了吃,吃了睡。
真是这样吗?
美国脑科专家格伦·杜曼博士认为,一个正常孩子为什么会成为天才,就是因为对其大脑进行长时间的、紧张的持久刺激。而早期阅读如果能坚持下来,就是对大脑的一种“持久”刺激,这是促进智力发育的好办法。
前面我们已经反复说了阅读的好处,孩子刚出生时,大脑和各个器官,正处在发育时期,所以教孩子阅读,越早越好。举个例子,就读于哈佛大学的斯特娜夫人,她对女儿的成功教育经验,值得我们每位母亲来学习。而她已经成为迄今为止,我国家庭早期教育的一个模板。
维尼夫雷特,这个三岁写诗歌和散文,四岁用世界语写剧本,五岁会八种语言的女孩,就是斯特娜夫人的女儿。
斯特娜夫人能培养出这样的天才女儿,就是因为在女儿刚满月时就给她朗读文学作品。她认为,孩子的感觉器官和语言都需要刺激,而能带给她刺激的语言,必定要优美纯正。这样的语言,必定是用心朗读的优美文章了。而她女儿正是在这些优美语言的刺激下,成了一个“天才”。
说完了离我们遥远的美国,再来说说中国的名人。郭沫若在他两三岁时,母亲就经常给他读唐诗。他曾在很多场合说,他之所以倾向于诗歌和文艺,首先给予他决定性影响的就是他的母亲,就是他母亲所读的那些唐诗。郭沫若还曾形容说,童年时,母亲那温柔的朗读,就像音乐一样吸引他。可见,早期的阅读,对孩子的成长有多重要。
有专家形容说0~3岁的孩子,认知心理就像海绵一样,属于“吸收性心智”。比如说,如果一个孩子出生后,他(她)的父母就和他(她)说家乡话,那么在他(她)脑海里,最先入为主的就是家乡话,这种话不仅讲得好,而且很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忘。
所以说,从孩子一出生,抑或当孩子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便可以让他们听优美的语言,经常给他们读一些优美的故事和文章。这样可以构建起孩子一流的语言能力。当这些优美的语言进入到孩子的大脑时,就会留下一定的印迹,这属于一种潜意识的教育。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