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宁夏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东莞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阳泉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盘锦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父母“996”儿童久久泣
2019-04-18
中国教育报
作者:
关注掌上高考
  日前,互联网行业的“996工作制”话题持续发酵,有些人甚至别有用心地把“996工作制”作为一种奋斗精神、勤劳品德来鼓吹和颂扬,实在是混淆视听,值得警醒。
  所谓“996工作制”,即互联网行业普遍实行的员工早9点上班、晚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的工作机制。当前我国互联网行业从业人数约有1700万,这一数字在未来还将攀升。这一庞大行业中的每个员工,同时也是家庭中的儿子、丈夫和父亲,他们的孩子会直接受到“996工作制”的伤害。很多孩子被送往老家交给祖辈带大,在父母身边的几乎由母亲单独抚养,出现网上自嘲的“丧偶式抚育”。
  “996工作制”违反劳动法、背离一百多年来人类劳动文明的基本精神,对劳动者家庭与家庭教育极为有害。
  父母缺失带来惨痛教训
  半个多世纪前,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动物心理学家哈里。哈洛做了“恒河猴实验”,那些由玩具“绒布母猴”抚养大的猴子不能和其他猴子一起玩耍,性格极其孤僻,甚至性成熟后不能交配。实验证明父母养育具有至关重要的人类学价值。父母的生活照料与陪伴、身心接触和交融、思想感情的注入和沟通、生活的关爱和指导,是儿童安全感、人生温暖、发展动力的主要来源。
  这项“缺爱综合征”研究揭示出,父母陪伴的缺失,会给儿童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例如怕见生人、自信心不足、沟通力低、性格压抑,行为举止怪异,自卑、焦虑、抑郁、反叛,怨恨父母、婚恋受阻、仇视社会甚至违法犯罪等。这些恶果往往需要儿童和家长用一生去弥补,家庭的损失常常转化为社会损失,需要社会高价代偿。
  当前社会不断出现的“发展偏离儿童、失控的儿童、不良少年、问题少年”,无可辩驳地证明,父母陪伴和养育的缺失既降低了整代人的成长质量,丧失了巨额的“社会资本”,又危及社会稳定和国家核心竞争力。为此,世界卫生组织早已提出,“父亲与儿童相处每天应在两小时以上”,这是有科学根据和深刻意义的。
  儿童被轻视 童年被掠夺
  “996现象”不但是对互联网从业人员的压榨,更直接剥夺了企业员工陪伴与教育子女的时间,对家庭关系、亲情关系、子女良好教育发展造成严重影响。“996工作制”不该作为一种奋斗精神来鼓吹和颂扬,不接受“996工作制”不该被贴上懒惰、不思进取的标签。教育工作者尤其要发出捍卫儿童权利的声音。
  强迫父母加班,从根本上是无视儿童、无视儿童的独特性、无视儿童的价值,以为“儿童糊弄糊弄也能长大长好”“童年的感受仅仅局限在童年”……在成人与儿童、职业发展与儿童发展,公司发展与员工孩子发展等冲突中,儿童总是被牺牲掉,儿童的权利总是被侵夺。
  一旦盛行“儿童无所谓观”,成人社会的各种选择都缺少儿童视角的考量,于是父母伤害自家孩子不以为意,一些有权有势的人伤害了儿童还振振有词、理直气壮、态度傲慢、毫无愧疚。
  大量“996工作制”下的年轻父母,“早上出门,孩子睡着;晚上回来,孩子也睡着”“回到家中,瘫在床上,没有力气多说一句话,更别提带孩子”“放下工作养不起你,拿起工作陪不了你”……表面上是家长个人的两难选择,实际上是社会问题,要寻求社会解决。
  如果“996工作制”大行其道,大批父母缺失职责,社会价值可能会变成——
  崇尚“狼性文化”,否定普通人,不懂人格平等,不尊重他人生活方式;
  崇尚豪气冲天、夜以继日工作的“英雄”,否定正常睡觉、正常吃饭的需求,对老百姓追求“老婆孩子热炕头”嗤之以鼻;
  崇尚“人定胜天”的主观能动性,透支健康,靠压榨生命、极限奋斗而非工具革新、技术发明、提高效率等来解决问题;
  追求“毕其功于一役”,一夜变脸为高大上、迅即跻身五百强;只知有用之用、不懂无用之用,无视文史哲、心理健康、“屁大孩子”等无用之用的价值;
  唯成功是从,把成功狭隘地锁定在获得金钱上,只追求财富积累,轻视公司文化、人际氛围、工作方式、员工爱好与身体状况、技术品牌等价值,缺乏法治意识、边界意识,跨界布置工作、提要求……
  令人痛心的是,当下这些思潮已然误导无数家庭的秩序和生活节奏出了问题,撇下儿女去“奋斗”“享受‘996’是巨大福气”成为不少领导和员工的共识。这样的共识构造出独特的职场加班文化和加班景观,一茬茬父母体验着无法自己带孩子的苦恼,却很少思考父母陪伴缺失对孩子童年的掠夺和伤害。
  为保护儿童应保护父母角色
  195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儿童权利宣言》,明确提出“儿童应享受社会安全的各种利益,应有健康地成长和发展的权利。为此,对儿童及其母亲应给予特别的照料和保护,包括产前和产后的适当照料”。
  保护儿童,就要优待母亲,就不能让“996工作制”“奋斗歌”大行其道,保障父母正常上下班,孩子才能承欢父母膝下而不被失养、失教。
  《儿童权利宣言》提出:“儿童应受到特别保护,并应通过法律和其他方法而获得各种机会与便利……在为此目的而制定法律时,应以儿童的最大利益为首要考虑。”因此,公司法、劳动法、安全法等相关法律均应从保护儿童权利的角度,写入限制作为父母的员工工作时间等条款,保护家庭、保护父母角色、保护儿童权益,给未来发展留下最重要的“青山绿水”,留下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
  一百年前,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批判传统父权、家庭对儿童的束缚,呼吁救救孩子。今天,“我们如何做父母”的问题仍很严峻,尤其要面对客观上“‘996’让人做不成父母”的新问题。面对儿童,所有的成年人请思考应该怎样做才是善待孩子、善待人类的未来。
  (作者:姜继为 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教授)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1991952092 2019-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