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电击疗法
青少年接受电休克治疗须由多名专家会诊决定
网瘾究竟是不是精神病?所谓的“电击疗法”是否合适有效?一直是引发各界对电击治疗网瘾争论的焦点。
广州市脑科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黄雄告诉南都记者,目前医学界对网瘾是否归为精神疾病尚无定论,但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简称CCMD-3)确实未将网瘾列入精神疾病。
南都记者了解到,电击疗法在医学上称为电休克(或电抽搐)治疗,用电对大脑进行刺激,使其产生生化改变,是一种用于治疗某些严重神经精神疾病的方法,如:抑郁症、狂躁症、精神分裂症等。
黄雄称,临床上电休克治疗的适应症表现为严重抑郁、有强烈自杀、自杀行为或明显自责自罪、拒食、违拗、极度兴奋躁动、冲动伤人、精神药物治疗无效或对药物不能耐受等。不过,在接受电休克治疗前,医生必须对患者做详细的身体检查,了解有无脑出血、颅内感染、严重癫痫、严重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禁忌症。
黄雄还向南都记者介绍,改良型电休克治疗的疗程一般为2-3周,隔天进行一次,治疗过程要实施全身麻醉。黄雄解释道,传统电休克疗法是不打麻醉的,但副作用较大,会引起抽搐、肌肉收缩,或导致肌肉骨骼关节的损伤,因此已被近80%的医院淘汰。值得注意的是,杨永信网戒中心的学员大多是在未麻醉的情况下接受到电击治疗。
黄雄向南都记者强调,13岁以下的青少年患者接受电休克治疗要额外小心,必须由多名专家会诊后决定。
南都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国内其实不乏精神科专家对青少年接受电休克治疗的相关研究。2007年,有专家建议,在确定施加电抽搐治疗方案后,医生须对患儿的既往治疗史进行评估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血常规、甲状腺功能测定、肝功能检测、尿及毒物筛检、心电图、脑电图、脑CT及脑MRI检查。在治疗前、治疗后和疗程结束后的3至6周内,患儿均必须接受记忆功能的测查。
采访最后,黄雄对南都记者强调,对准备进行电休克治疗的患儿及其双亲应当告知电抽搐治疗过程、可能发生的风险、治疗的必要性以及电抽搐治疗技术当前发展状态等,并由双亲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方可进行治疗。
采写:南都记者卫佳铭实习生王洪春
作者:卫佳铭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