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每年的“幼升小”、“小升初”政策大都3月份就已底定。可是,今年4月中旬,北京的政策才迟迟出台,20余万京籍儿童和10余万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家长都在期待——今年是否有新的政策举措,保证孩子公平公正进入理想的学校?15日,北京市教委正式公布相关政策,这一政策是否遂人们所愿,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获奖证书不是“小升初”入学依据
现状:此前媒体已陆续报道北京市可能推出的中小学升学的相关政策信息,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不少小学生家长已为孩子制作了厚厚的“小升初”简历,有的比大学生找工作的简历厚得多,各种获奖证书齐全。一些学生家长主张重点中学恢复考试选拔学生的制度。
政策规定: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考试选拔的方式不被允许。“各种竞赛成绩、奖励、证书”不得作为“小升初”入学依据。每所承担义务教育任务的公办中小学校都要公示学校录取的学生名单。
权威解读: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线联平说,北京市要利用电子学籍加强入学管理。各区县、各学校都要严格按照北京市教委公布的时间表办理跨区手续,逾期不得办理。加强对无序跨区流动学生入学手续的审批与监管。区县招生及学籍部门不得随意批准学校招收已被其他学校录取的学生,也不得为其建立电子学籍。
记者观察:北京市“小升初”政策和导向是在朝着公平化发展,但是缺少公平化的标准,许多家长担忧目前环境下难以达到完全公平。比如“电脑派位”和“小学推优”政策就缺少明确可操作办法。在很多学校,家长和学校的关系本来都很融洽,但在最后推优的时候双方都表现得为难。另外,现实中的幼儿园、小学里的“关系户”、“条子生”现象广受诟病,如何彻底解决这种或明或暗的潜规则,已经成为一道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
中小学“占坑班”不得与升学挂钩
现状:一些区县与重点学校挂钩的民办中学还未等到北京市教委颁布政策,就已陆续组织各种考试选拔优秀学生,把孩子们考得晕晕乎乎;一些公办重点学校也组织各种与升学挂钩的培训班,俗称“占坑班”,让孩子和家长疲于奔命。
政策规定:坚决治理各种培训班,一类是公办校自己举办的培训班,一类是民办培训机构。对于公办学校以本校培训中心的名义占用本校校舍举办的培训班,北京市教委组织检查组,深入各区县进行了检查,目前公办学校自己举办的培训机构基本已经清理完毕。对于与独立的社会民办培训机构合作选拔学生的公办学校,各区县也进行了清理。
权威解读:北京市教委基教处处长李奕说,北京市对开办培训班的检查工作一直会持续下去,家长可以向北京市、区两级教委举报,一经查实公办学校有和独立民办培训机构合作为本校提前招生的行为,将按有关规定对学校法人予以严肃处理。
记者观察:北京市明确提出终止举办培训机构,严格落实禁止各种“占坑班”与升学挂钩的规定,值得称道。从以往出台取消奥数班规定后的效果来看,虽然狠抓了一段时间,但是改头换面大量存在,停办一段时间后复课的亦有。因此,必须要彻底切断学校和培训机构的关系,避免名校又出现换汤不换药的培训班。
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享“同城待遇”
现状:随着外来务工人员孩子的成长,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升学需求正在变得愈加迫切。非本地户籍的学生目前只能在北京实现中考“借考”,入学的学校需自行联系。借考学生在北京不能填报志愿,中考结束后考生可根据成绩寻找入学学校。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未能完全享受与北京市户籍“同城待遇”。
政策规定:各区县要采取措施,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切实做好本区县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工作,确保每一个随迁子女都有学上。
权威解读: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罗洁表示,“同城待遇”是北京市入小学、小升初的努力方向,将在3至5年的时间内解决外来人口义务教育的“同城待遇”。小升初“同城待遇”除了免试就近入学外,主要包括外来人口子女将会参加推优、特长生、电脑派位的政策,而此前这些优待只是北京户籍孩子才能享受。
记者观察:由于外来人口的流动性比较大,学生数字也不定,北京各个区县根据情况和教育的承载力,已尽可能地让外来人口子女“同城待遇、同班学习”,目前西城已经实现了同城待遇,其它区县正在稳步推进。根据北京市教委掌握的情况,部分区县的安排是先解决北京市户籍学生小升初,还有剩余的学位则采取的是电脑派位、分配名额的方式;目前,有些区县已制定了三年的规划,将会让外来人口子女“小升初”逐步享受同城待遇。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