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宁夏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东莞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阳泉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盘锦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新版"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怎么学?名师给你支招
2017-07-17
南方网
关注掌上高考

新版"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怎么学?名师给你支招

  根据教育部的最新要求,今年9月起,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门科目统一使用国家统编教材。而实际上,从去年秋季起,广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初中一年级语文、道德与法治和历史三门课的教材已经开始采用教育部专家编写的教材,也就是“部编本”教材。

  这其中最令人关注的,莫过于“大换血”的小学语文教材,不仅书本“大了一圈”,由原来的16开本变为A4大小,而且传统文化的篇目也大大增加,小学6个年级的古诗文总数比原有人教版增加了50余篇,增幅达80%。古诗文的文体也更趋多样化,从《诗经》到清代诗文,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唐宋古文到明清小品均有收录。

  这套明显加重了传统文化分量的“部编本”语文教材,老师是如何适应的?教材使用一年,家长有何感受,学生接受情况如何?记者近日走访幼小衔接班的学生和家长,采访一线教学名师。

  家长:新教材不难适应

  正值暑假,许多孩子并未放假。在广州市滨江东路上一家教育机构,一位母亲正在等待孩子下课。她的大儿子已经入读小学高年级,而小儿子将在新学期时升读小学二年级。这位家长说,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感觉换教材的影响不大。

  记者在对数位家长的采访中发现,新教材改版在家长和学生看来,基本实现了平稳过渡,在学习中并没有感受到很大程度的不适应。记者曾在去年9月,小学使用新版“部编本”语文教材第一课上看到,由于小学语文的第一课从原教材的“先学拼音”改为“先学汉字”,还是有少部分学生被第一课中的“天、地、人”几个字难到,不过,如今小学一年级毕业的学生基本已经适应了新教材,纷纷表示“语文不难”。

  在部分家长眼中,换教材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影响不大,因为这一阶段主要是以学习汉语拼音、基础汉字为主,对课文的阅读理解并非重点。在一家位于广州宝岗大道上的教育机构中,一名家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教材进行调整很正常,要适应时代的发展。现在用的教材和我们以前用的一定是不一样的,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还是相同的。这些调整不会对孩子学习拼音、汉字造成影响。”

  记者在不少幼小衔接班看到,教学的内容还是集中在简单的识字、算数、拼音和教学习惯的养成之上,教材变化对教学内容的影响不大。而在小升初衔接补习班中,学生主要报读的都是数学和英语科目,补习重点并非本次更换教材的语文、历史和道德与法治三科。

  老师:学生们普遍喜欢

  广东省特级教师、东风东路小学教导处主任邹建成和语文备课组的老师对新教材进行仔细研究后,经过一年的探索和实践赋予了新教材“中国味”“语文味”和“儿童味”这三种味道的理解涵义:中国味——关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分量增加;语文味——新教材中的课外阅读、亲子阅读等栏目重视语文知识的体系,更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儿童味——有趣的文章故事更符合儿童的性格特点,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教材刚更换时,有人质疑让孩子先识字的编排、古诗文的增加会否增加孩子学习的难度,对此,邹建成表示,“我们不要低估孩子本身的能力,有时候他们的接受能力和想象力都超乎我们的想象”。

  邹建成说,从目前东风东路小学的情况来看,学生们普遍都很喜欢新教材,对新教材中的很多故事也都很感兴趣,家长对新教材也很支持。“语文本身就是文化的载体,新教材回归传统文化是非常好的,这也更贴切符合语文教育的目的。”此外,邹建成还说,先识字再识拼音实际上是降低了难度,更利于孩子的幼小衔接,平稳过度,因为拼音本身相对汉字而言专业性较强,这种转换更利于学生自然顺畅地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