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校只是果,决不是因。如果以为禁止择校就能解决乱象,那就是倒果为因,事实上也禁不住的。最根本、最核心的原因,是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严重失衡。
9月5日《光明日报》的一篇报道,乍一看吓我一大跳,说今年北京部分家长为孩子进重点小学花费达25万元!老天爷,上重点小学就花这么多,进重点中学该是什么天价?在我印象中,前几年还不过是三四万,怎么这上小学的费用比房价涨得还快呢?真是家中方一日,人间已千年。
相关报道>>为"占坑"4年花费超10万 小升初为何久病难医
>>小升初择校费涨势猛 上好学校拼爹拼钱拼命
>>调查4成家庭自认负担重 小升初择校费比重高
细读之下,才稍稍收回一点冷汗,原来所谓25万元的花费,是择校费(即通说的赞助费)、人情关系费、中介费的总和。可见,学校执行的收费标准,很可能还是从前的3万元,至于此外的费用,比如请客送礼,那就没个谱了。所以,如此高的花费应是个别,且是由择校衍生的。不过,择校而有中介,也算是新鲜事。要上好小学,又没有门路,自然就会有人提供中介服务。这就像信访,升斗小民尽管有理,为保险起见,就去找信访掮客一样。
谁能说当今的教育不是一个巨大的产业,而且在以产业的方式在运作?所谓择校,简单地说,就是你想上现有规定下不能上的学校。户口所在地没有你认为的好小学,想跑到户口所在地之外的区域去上,就需要择校。好学校大家都想上,凭什么你的小孩就可以上呢?有的家长想出的办法是,在目标校附近买房,户口随即发生迁移,于是把所谓“学区房”的价格越抬越高。更多的家长则加入到排队择校的行列,于是自然就会发生“竞价”,把择校准备金越抬越高。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